随园食单 · 江鲜单

郭璞《江赋》鱼族甚繁。今择其常有者治之。作《江鲜单》。

【刀鱼二法】

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不必加水。如嫌刺多,则将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火畏]之,鲜妙绝伦。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极枯,然后煎之。谚曰:“驼背夹直,其人不活。”此之谓也。或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芜湖陶大太法也。

【鲥鱼】

鲥鱼用蜜酒蒸食,如治刀鱼之法便佳。或竟用油煎,加清酱、酒酿亦佳。万不可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

【鲟鱼】

尹文端公,自夸治鲟鳇最佳,然煨之太熟,颇嫌重浊。惟在苏州唐氏,吃炒蝗鱼片甚佳。其法切片油炮,加酒、秋油滚三十次,下寸再滚起锅,加作料,重用瓜、姜、葱花。又一法,将鱼白水煮十滚,去大骨,肉切小方块,取明骨切小方块;鸡汤去沫,先煨明骨八分熟,下酒、秋油,再下鱼肉,煨二分烂起锅,加葱、椒、韭,重用姜汁一大杯。

【黄鱼】

黄鱼切小块,酱酒郁一个时辰。沥干。入锅爆炒两面黄,加金华豆鼓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滚。候卤干色红,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浓郁之妙。又一法,将黄鱼拆碎人鸡汤作羹,微用甜酱水、纤粉收起之,亦佳。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

【班鱼】

班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

煮黄鱼二条,取肉去骨,加生盐蛋四个,调碎,不拌入鱼肉;起油锅炮,下鸡汤滚,将盐蛋搅匀,加香蕈、葱、姜汁、酒,吃时酌用醋。

形式:

翻译

郭璞的《江赋》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鱼类,现选择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介绍一下它们的做法,写作《江鲜单》一章。

【刀鱼二法】

刀鱼用蜜酒酿,在清酱中稍沾腌后,放入盘中。跟鲥鱼的做法一样,刀鱼最适合蒸食,不必加水。如果嫌刀鱼刺多,就用锋利的刀削取鱼片,再用钳子把鱼刺拔出来。然后混合火腿汤、鸡汤、笋汤,将刀鱼放入其中煨煮,美味绝伦。金陵人害怕刀鱼刺多,竟然用油烘烤,把刀鱼烤到干枯后,再用油煎,令人匪夷所思。俗话说:“把驼背人的背脊夹直,人也会被夹死。”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金陵人的做法。要避免鱼刺带来的困扰,可以用快刀斜切刀鱼的鱼背,把鱼骨都切碎,将刀鱼肉下锅煎黄,加上作料,吃的时候竟然尝不出刀鱼肉中有刺。这是芜湖陶大太的做法。

【鲥鱼】

鲥鱼要用蜜酒来蒸食,用做刀鱼的方法来做鲥鱼就很好。或者干脆油煎鲥鱼,加入清酱和酒酿,做出来也好吃。但万万不可把鲥鱼切成碎块,在鸡汤中煮食。也不可以去掉鲥鱼的脊背,专吃肚皮肉,那样鲥鱼的真味就一点都没有了。

【鲟鱼】

尹文端公夸耀自己做的鲟鱼是最棒的。但是他家做的鲟鱼煨煮得过熟,味道有点浓重混浊。只有在苏州唐家吃到的炒鳇鱼片是最美味的。唐家做鳇鱼的方法是:把鳇鱼切成片后用热油爆炒,加酒和秋油,烧滚三十次,然后放到开水中再滚,之后起锅,加入作料,多放一些酱黄瓜、酱姜、葱花。另一个烹制方法是:将鱼放入白水中熟上十滚,去掉鱼骨,把肉切成一块块的小方块,再把脆骨取出,同样切成小方块。同时,准备好鸡汤,将鸡汤中的浮沫去掉。先把明骨放入鸡汤中煨煮到八分熟,倒入酒和秋油,再把鱼肉倒入汤中,煨煮到二分烂时就起锅。之后加入葱、椒、韭菜,并倒入一大杯姜汁。

【黄鱼】

做黄鱼时,要把黄鱼切成小块,用酱和酒浸泡两个小时,再把水沥干。之后放入锅中爆炒,鱼肉两面都呈黄色后,再在锅内放入一茶杯金华豆豉、一碗甜酒、一小杯秋油,一起滚煮。等卤汁变干发红后,加糖和酱瓜、酱姜,收汁起锅。出锅的黄鱼浸润通透,浓郁美味。另一种烧制黄鱼的方法是:将黄鱼拆解成碎肉,放入鸡汤中做羹,加入少量甜酱水、芡粉来增加羹的浓稠感,收锅后黄鱼也很美味。一般来说,黄鱼味道浓郁厚重,不能做得太清淡。

【班鱼】

班鱼肉是最嫩的。将班鱼的皮剥掉,去掉腹内的各种杂物,把它分成肝和肉两种。用鸡汤煨煮,倒入三分酒、二分水和一分秋油。起锅时,再加一大碗姜汁和几根葱,可以去除班鱼的腥气。

【假蟹】

煮熟两条黄鱼,把鱼骨去掉,留下鱼肉。再将四个咸蛋打散,但先不拌入鱼肉中。把鱼肉放到油锅中爆炒,然后放到鸡汤中烧滚,将咸蛋搅匀后加香菇、葱、姜汁、酒,倒入锅中。吃的时候可以酌量加醋。

收录诗词(166)

袁枚(清)

袁枚简介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相关古诗词

祭妹文

清代-袁枚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䀢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形式: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形式:

谒岳王墓

清代-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形式: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形式:

清代-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形式:

遣兴二首

清代-袁枚

【其一】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其二】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形式:

春寒

清代-袁枚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形式:

夜过瓜洲

清代-袁枚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形式: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

清代-袁枚

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

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

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形式: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清代-袁枚

秋夜论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