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萝缦堞交谷风,疾车碾石声隆隆。
斜阳挂树映崇馆,入瞻缥架楼廊通。
窟宅凶魔恣反覆,拨烬留此琅嬛宫。
王生雅尚希柱下,洗读书眼穿群蒙。
吾乡继往憨御史,缀缉献典从写工。
儒墨显晦彼有命,欲移十手垂无穷。
罢茗披衣蝉噪襄,偕踏微径摩幽丛。
勇蹑百级上杰阁,云天杳杳横孤鸿。
涨湖散气芰荷绿,众壑撼坐烟岚红。
雷声回望半城雨,晴光划野争雌雄。
荡摩帆楫裹金碧,下饮江水辉双虹。
烛照须眉狎奇景,吟思已满天南东。
老僧触热去不返,饭萝卧砌经床空。
伶俜吊影二三子,轻世肆志将毋同。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