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厓柴向谁吐,海内解人剩三五。
麻鞋藤杖无复之,伫下万灵一灯苦。
遗编拨尽干死鱼,彼此是非任蜂午。
低头呵研斥寸田,活我七尺冀生黍。
猥鬻工巧完嫁衣,绣文何如市门女。
惆怅独恋主客图,手斟天浆许吮哺。
仰面虽自列曹郐,强忘两大齐与楚。
使君元化包周身,翰林简练逾刺股。
陆离纸幅腾龙鸾,目瞠舌挢叹且抚。
况踏雪泥据宴席,擎读岂暇论战拇。
酒波烛影各动摇,微觉骚魂获安培。
异时属和千百篇,输与坛坫权子母。
窗梅乘兴击钵催,城头已应紞如鼓。
春还登高更能赋,请待山楼洗雷雨。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