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青丹砂世所奇,乌喙昌阳亦皆用。
赤城车子玉峰孙,年过四十犹未贡。
南宫昨日献文词,百族纷纷见孤凤。
一官初试莱芜邑,古人今人差伯仲。
釜中有鱼晨不爨,案上无萤夜犹诵。
尚思论道程朱后,玉峰先生最该综。
一编大学正全书,子后传之四方共。
平生河神齑百瓮,岂望为郎食官俸。
迢迢北上不可迟,十月黄河雪先冻。
老夫买酒无一钱,作诗直比琅玕送。
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海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