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

两鬓有二毛,光阴流浪中。

形骸日土木,志气随云风。

冥默楚江畔,萧条林巷空。

幽鸟事翔翥,敛翼依蒿蓬。

一饭五放箸,愀然念途穷。

孟门在步武,所向何由通。

只徵大易言,物否不可终。

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昨忝丞相召,扬鞭指冥鸿。

姓名挂丹诏,文句飞天聪。

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

声名仰闻见,烟汉陪高踪。

峨峨群玉山,肃肃紫殿东。

神飙泛钟漏,佳气浮筠松。

自顾珉玞璞,何缘侣圭琮。

群贤垂重价,省已增磨砻。

天子栖穆清,三台付夔龙。

九霄降雨露,万国望时雍。

巍巍致君期,勋华将比崇。

承天四柱石,嶷若窥衡嵩。

日见帝道升,谋猷垂景钟。

寰瀛纳寿域,翔泳皆冲融。

百神俨云亭,伫将告成功。

吾徒事文藻,骧首歌登封。

形式:
收录诗词(279)

李群玉(唐)

李群玉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李群玉一生交遊广,足迹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大江南北。李群玉著有诗前集三卷,后集五卷。《全唐诗》录他的诗二百六十三首。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唐末周朴《吊李群玉》诗赞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他还是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

相关古诗词

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

唐朝-李群玉

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

形式:

岳阳春晚

唐朝-李群玉

不觉春物老,块然湖上楼。

云沙鹧鸪思,风日沅湘愁。

去翼灭云梦,来帆指昭丘。

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形式:

新荷

唐朝-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形式:

初月二首

唐朝-李群玉

滟滟流光浅,娟娟泛露轻。

云间龙爪落,帘上玉钩明。

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成。

欲为千里别,倚幌独含情。

形式:

初月二首

唐朝-李群玉

凝颦立户前,细魄向娟娟。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轻轻摇远水,脉脉下春烟。

别后春江上,随人何处圆。

形式:

石潴

唐朝-李群玉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形式:

云安

唐朝-李群玉

滩恶黄牛吼,城孤白帝秋。

水寒巴字急,歌迥竹枝愁。

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

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形式:

石头城

唐朝-李群玉

伯业随流水,寒芜上古城。

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八极悲扶拄,五湖来止倾。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形式:

湖阔

唐朝-李群玉

楚色笼青草,秋风洗洞庭。

夕霏生水寺,初月尽云汀。

棹响来空阔,渔歌发杳冥。

欲浮阑下艇,一到斗牛星。

形式:

失鹤

唐朝-李群玉

瑶台烟雾外,一去不回心。

清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

堕翎留片雪,雅操入孤琴。

岂是笼中物,云萝莫更寻。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