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以种种华、香、璎珞、幡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遥散娑婆世界。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所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錀,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救世者, 住于大神通, 为悦众生故, 现无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无数光, 为求佛道者、 现此稀有事。

  诸佛謦欬声、 及弹指之声, 周闻十方国, 地皆六种动。

  以佛灭度后、 能持是经故, 诸佛皆欢喜, 现无量神力。

  嘱累是经故, 赞美受持者, 于无量劫中、 犹故不能尽。

  是人之功德, 无边无有穷, 如十方虚空, 不可得边际。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见我, 亦见多宝佛、 及诸分身者,

  又见我今日、 教化诸菩萨。 能持是经者, 令我及分身、

  灭度多宝佛, 一切皆欢喜。 十方现在佛、 并过去未来,

  亦见亦供养, 亦令得欢喜。 诸佛坐道场,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经者, 不久亦当得。 能持是经者, 于诸法之义、

  名字及言辞, 乐说无穷尽, 如风于空中, 一切无障碍。

  于如来灭后, 知佛所说经, 因缘及次第, 随义如实说,

  如日月光明, 能除诸幽冥。 斯人行世间, 能灭众生闇,

  教无量菩萨、 毕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形式:

诗词简介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翻译

这时,一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即从地下涌出的那些菩萨大众,都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专心一意地合起双掌,瞻仰佛的尊颜,对佛说道:世尊,我们在佛灭度之后,将在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的灭度之处,广泛演说这部经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也想得到这种既真实又清净的大法,并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这部经典。

这时,释迦牟尼佛在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过去曾住在这个娑婆世界的菩萨、大菩萨面前,在各位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众弟子面前,在天神、龙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八部众面前,在一切人和非人面前,显示出巨大的神通之力。他伸出既广又长的舌头,向上直达色界大梵天。佛身上所有的毛孔,都发放出无量无数、色彩斑斓的光芒。照遍了十方世界的各个角落。坐在各种宝树狮子座上的各位分身佛也是如此,伸出既广又长的舌头,放出无量无的光芒。释迦牟尼佛。及坐在宝树下的各位分身佛显现神通之力的时间,延续了整整一百个千年之后,才收摄了这种广长舌相。他们同时发出轻咳声和弹指声,这两种声音响彻十方一切佛国世界,大地也随之发生了六种类型的震动。

置身于法华会中的所有众生如天神、龙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以及人和各种非人的恶鬼、冥众等,凭借佛的神力,都看见了这个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棵宝树下狮子座上坐著的各位如来世尊,也看见了释迦牟尼佛和多宝如来在宝塔之中坐在狮子座上,还看见了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个菩萨、大菩萨以及四众弟子正恭恭敬敬地围绕著释迦牟尼佛。看见了这种景象之后,大家无不欣乐欢喜,赞叹这是从未有过的妙事。

紧接著,诸位天神在虚空之中高声说道:由此再过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个世界,那里有一处国土,名叫娑婆。在此国土之中,有一位如来世尊,名叫释迦牟尼,现在正为诸菩萨、大菩萨讲说一部名叫《妙法莲华经》的大乘经典。此经是教化菩萨的妙法,是佛对众生护持与忆念。你们应当衷心随顺其义,欢喜信受,也应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所有众生听到虚空中的这种声音之后,都合掌面向娑婆世界,并口中说道: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众生们以各种鲜花、妙香、璎珞、宝幡、宝盖及各种装饰身体的用品和其他各类珍宝、妙物,一起向遥远的娑婆世界散去。所散之物从十方世界汇集而来,犹如云团相聚、变成了宝帐,周遍地覆盖在此间的各伴如来世尊的上空。这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犹如一块完整的佛土。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上行等菩萨大众说:诸佛神力如此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假如我以这种神力在长达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的时间里,因为再三嘱托众生信受的缘故,不断讲述此经的功德,但依然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总而言之,如来所拥有的一切教法,如来所具备的一切自在神力,如来所宣示的一切要法藏,如来所作的一切深妙法事,所有这一切都在此经中作了宣讲、指示的明明白白的叙说。所以,你们在如来世尊灭度之后,应一心一意地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并按照经中所说的道理去修行,或者只要是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如:花园、丛林、树下、僧院、民宅、殿堂、山谷、旷野,等等,所有这些地方都应该建起宝塔来供养。为什么呢?应该知道,这些地方就是道场,诸位如来世尊就是在这里得了至高无上的圣智,诸位如来世尊就是在这里转动法轮,教化众生,诸位如来世尊就是在这里进入涅槃。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此义,便又以偈颂格式重述道:诸佛是世界一切众生的救度者,为了使众生获得究竟的快乐,所以他们进住于神通之地,并显现其所拥有的神通之力。诸佛首先现出神妙的舌相,舌头变得又广大长,直达梵天之境,诸佛之身也发放无量光芒,五彩缤纷。佛是为求佛道的众生,才现出这种稀有的现象。诸佛轻咳之声和弹指之声,遍闻十笔国土,所到之处,大地都出现了六种震动。因为闭佛灭度之后有人能受持此经,所以,诸佛均十分欢喜,故而现此神力。佛为了表示再三叮咛,故而赞美受持《法华经》的人,在长达无量劫漫漫岁月中,这种赞叹依然不能穷尽。所以,受持《法华经》的人,其所获得的功德,是无边无际,永无穷尽的,就像十方虚空一样,不可找到它的边际。能够受持这部经典的人,就等于见到了我的身相,也见到了多宝如来和我所有分身诸佛,也就等于见到了我今日在此教化所有菩萨的情景。能受持这部经典的人,即可令我和我的所有分身佛以及业已灭度的多宝佛,都感到十分欢喜。也能见到,也能供养十方世界内的现在诸佛和过去诸佛、未来诸佛也能使他们得到欢喜。

所有这一切如来世尊,他们坐在道场中所悟得的秘要之法,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来说,他们不久也将得到。能受持这部经典的人,对于诸佛所说各种法义,如经中的名相、经中的言辞,能得到乐说无碍的辨才境界,好像风在空中一样,没有任何的限制与阻碍。在佛灭度之后,要是知道佛所说的经典,佛说法的因缘与次序,并随顺经中的义理,如实的解说,那么,就好比日月之光明,能消除一切黑暗之处。这些人在世间行道,能消灭众生心中的暗昧,规律教化无量菩萨,使他们最终进入佛乘,证成佛果。所以,凡是有智慧的人,听到受持这部经典能有这样的功德利益,他们在我灭度之后,就应当受持这部经典。那么,他们在成佛这个问题上,是绝对没有任何疑问的。

收录诗词(155)

释迦牟尼(周朝)

释迦牟尼简介

相关古诗词

金刚经 · 第二十九品 · 威仪寂静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五品 · 如理实见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十二品 · 应化非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形式:

金刚经 · 第一品 · 法会因由分

周朝-释迦牟尼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形式:

金刚经 · 第二品 · 善现启请分

周朝-释迦牟尼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品 · 大乘正宗分

周朝-释迦牟尼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形式:

金刚经 · 第四品 · 妙行无住分

周朝-释迦牟尼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形式:

金刚经 · 第六品 · 正信希有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形式:

金刚经 · 第七品 · 无得无说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形式:

金刚经 · 第八品 · 依法出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 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