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形式:

诗词简介

《从军行》属古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在历代众多《从军行》诗作中,卢思道的这首是传播得较为广泛的。据《古今诗话》载:唐玄宗自巴蜀回,夜登勤政楼就吟咏了本诗中的“庭前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句,可见在唐代这首诗就很受欣赏。

这首诗的前半部是写征战将士英勇奋战,长戍不归的戎马生活。“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诗篇一开头,便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北方的烽火接连不断地传来战争的消息,军情紧急,令人担忧。接着,诗中便描绘了这位“长安飞将”的“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英姿。“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这两句中“右地”指右北平,左贤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平明”和“薄暮”写出了将士们在边塞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偃月”和“鱼丽”是古代的两种战阵的名称。这里诗人用了极简炼的文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紧张的征战生活。“屯右地”“逐左贤”都是李广所为。接下来“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通过李广和霍去病的典故进一步表现出征匈奴的将士的神威,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的将士,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诗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当时的征战将士,采取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写法,既是赞扬汉代名将李广的业绩,又是当时征战将士生活的写照。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无穷已”开始,写将士和他们妻子的两地相思。诗从两处落笔,感情转为忧怨。“无穷已”原指路途遥远,这里写出了将士们遥无归期的征战生活。“蓟门”“马岭”“龙城”均为北方的地名,在这里都是虚指。连年的战争使将士家中的亲人,对着遥远的塞北望眼欲穿,但是“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长期和残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五原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写了亲人们在极寒冷的塞外,远隔千里,因此人们只能发出“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的叹息。《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关山月》曲,《乐府题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在写征夫思妇的诗中,常用到关山和月。人们想着万里之外的亲人,谁能独自欣赏那美丽动人的月亮呢?“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既写出了边地将上的生活苦寒,又写出了他们悲切的怨情。“伤马骨”出自陈琳的“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冬去春来,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他乡,将士们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雁归而人未归,萧萧长风,行行归雁,蕴含着征夫思妇无限的思乡离情。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可说是全诗的总结,龙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龙庭”在诗中指出征之远。“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意思是说匈奴已投降了,将军再到哪里去建功立业呢?言外之意是:边塞的将士总该回来了吧!

《诗薮》说“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音响格调咸自停匀,气体丰神,尤为焕发。”可以说《从军行》影响了唐以来的七言歌行。

隋朝统一了分裂三百来年的中国,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对峙的局面。作为隋代的诗人卢思道,在他的诗中,也融会了南朝和北朝的风格,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注释

照甘泉:代指向朝廷报警。甘泉,西汉的皇宫名。

飞将:西汉著名将领李广。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句:《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箫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犀渠,是盾的一种。

偃月:古代战阵的名称。

右地:指右北平,

左贤: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

鱼丽:古代战阵的名称。

“谷中石虎经衔箭”句:《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山上金人曾祭天”句:汉将霍去病出征西域,获胜,“收休屠祭天金人”。

无穷已:原指路途遥远,这里代指将士们遥无归期的征战生活。

伤马骨:出自陈琳的“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出龙庭:代指出征之远。龙庭,匈奴祭祀的地方,

收录诗词(28)

卢思道(隋)

卢思道简介

隋范阳人,字子行,小字释怒。聪明俊逸。师事邢劭,复从魏收借书读,数年后才学兼优,工诗善文。初仕北齐。文宣帝卒,朝士各作挽歌,魏收等只得一二首,惟思道独多,得八首,时人称“八米卢郎”。所著《劳生论》指斥官场丑态,切中时弊。北周武帝平齐,迁武阳太守。入隋为散骑侍郎。卒于京,年五十二。今传《卢武阳集》一卷。

相关古诗词

日出东南隅行

隋朝-卢思道

初月正如钩,悬光入绮楼。

中有可怜妾,如恨亦如羞。

深情出艳语,密意满横眸。

楚腰宁且细,孙眉本未愁。

青玉勿当取,双银讵可留。

会待东方骑,遥居最上头。

形式:

棹歌行

隋朝-卢思道

秋江见底清,越女复倾城。

方舟共采摘,最得可怜名。

落花流宝珥,微吹动香缨。

带垂连理湿,棹举木兰轻。

顺风传细语,因波寄远情。

谁能结锦缆,薄暮隐长汀。

形式:

美女篇

隋朝-卢思道

京洛多妖艳,馀香爱物华。

俱临邓渠水,共采邺园花。

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

情疏看笑浅,娇深眄欲斜。

微津染长黛,新溜湿轻纱。

莫言人未解,随君独问家。

形式:

升天行

隋朝-卢思道

寻师得道诀,轻举厌人群。

玉山候王母,珠庭谒老君。

煎为返魂药,刻作长生文。

飞策乘流电,凋轩曳彩云。

玄洲望不极,赤野眺无垠。

金楼旦𡾰嵼,玉树晓氛氲。

拥琴遥可听,吹笙远讵闻。

不觉蜉蝣子,生死何纷纷。

形式:

神仙篇

隋朝-卢思道

浮生厌危促,名岳共招携。

云轩游紫府,风驷上丹梯。

时见辽东鹤,屡听淮南鸡。

玉英持作宝,琼实采成蹊。

飞策扬轻电,悬旌耀彩霓。

瑞银光似烛,灵石髓如泥。

寥廓鸾山右,超越凤洲西。

一丸应五色,持此救人迷。

形式:

河曲游

隋朝-卢思道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

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

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

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

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

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

形式:

城南隅燕

隋朝-卢思道

城南气初新,才王邀故人。

轻盈云映日,流乱鸟啼春。

花飞北寺道,弦散南漳滨。

舞动淮南袖,歌扬齐后尘。

骈镳歇夜马,接轸限归轮。

公孙饮弥月,平原燕浃旬。

即是消声地,何须远避秦。

形式:

蜀国弦

隋朝-卢思道

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

云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

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

琴心若易解,令客岂难要。

形式:

采莲曲

隋朝-卢思道

曲浦戏妖姬,轻盈不自持。

擎荷爱圆水,折藕弄长丝。

佩动裙风入,妆销粉汗滋。

菱歌惜不唱,须待暝归时。

形式:

驾出圜丘诗

隋朝-卢思道

开年简时日,上辛称天吉。

平晓禁门开,隐隐乘舆出。

乘舆出九重,金根御六龙。

章移千乘动,旆举百神从。

黄麾引朱节,灵鼓应华钟。

神歌己相续,神光复相烛。

风中扬紫烟,坛上埋苍玉。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