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
这是一阕以机趣见巧的小词。似若咏物,实係喻理。其所表现的「理」,初读再也简单不过,梨花在与皎月争胜鬭艳。上阕说因为有月光,雪样白的梨花被淹化了,分不清「花月」。诚然,这也可谓以月色比衬花容。下阕推过一层,月华被梨花淹化,梨花冷艳之色全显,那可就独佔了「春色」了。细一想,有了上阕月色相比,那「花月两模糊」之「模糊」其实已写足了梨花之洁白,则不必再赘述「今夜黑」之背景衬托。这种「让他春色多」的虚荣好胜心性彷彿有点病态。再往里想,不免悲哀,杨基似乎傻气十足地在「笑姮娥」,「让他」独佔春色,自我表现,其实是在讲:不是「花」太白,那是因为「夜」太黑。这很惊悚。表现才华,逞露个性,不一定得在夜色如墨的背景前。在黑夜中多几分春色,难说就值得骄傲。不必深究词人是否有意「寄托」,也许他在逞才炫巧。但即使如此,词在客观效果上表述了与「疾风知劲草」相类的命题,衹是「劲草」悲壮,「梨花」则悲苦味浓。
菩萨蛮:词牌名。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娟娟:美好貌,言月光皎洁,月色妩媚。
姮(héng)娥:卽嫦娥。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文采玉娟娟,班行内外联。
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侍立彤庭上,追趋法驾前。
今朝退朝早,衣上有炉烟。
岁晚此相逢,乡情似酒浓。
语长销夜烛,梦短及晨钟。
急雪风鸣苇,微云月照松。
鸡前趋阙去,寒树晓茏葱。
白发已千茎,相逢喜气生。
看山留十日,待月坐三更。
秋浦槎头钓,春泥谷口耕。
莫言踪迹遁,朝市久知名。
春墅一鸠啼,桥危懒过溪。
径苔都上壁,野菜不分畦。
倚杖妨花密,看山碍竹低。
欲知幽隐处,风雨白门西。
陋巷泥三尺,无人访隐沦。
窗鸣风减睡,炊断雨添贫。
野路花迎客,江桥柳送人。
暂须依薄俗,憩此窜余身。
春色冶城东,花浓笑老翁。
燕迟双垒破,蜂早一房通。
薄暝山腰雨,疏纹水面风。
便携蓑笠去,垂钓绿蒲中。
判醉望愁醒,愁因醉转增。
已归仍似客,投老渐如僧。
诗兴风楼笛,棋声雪舫灯。
莫言浑不解,此事野夫能。
东瀼复西圻,村村可钓矶。
草于烟处密,花较雨前稀。
小管催莺出,疏帘待燕归。
伤心新柳色,犹妒旧罗衣。
偶因辞禄去,聊傍苇边居。
瓢弃频赊后,衣存屡典余。
晚帘花掠燕,春水絮吹鱼。
复恐沙崩石,杨栽插绕庐。
江桥春别后,沙舸独归时。
鹅鸭东西宅,菰蒲远近陂。
藕深荷盖密,竹瘦笋鞭迟。
野趣谁能识,唯应白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