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答(放生池帖)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答】

臣真卿言:臣闻帝王之德,莫大于生成;臣子之心,敢忘于赞述?臣冬任升州刺史日,属左骁卫左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等奉宣恩命,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于生池。始于洋州兴道,迄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恩沾动植,泽及昆虫,发自皇心,遍于天下。历选列辟,未之前闻,海隅苍生,孰不欣喜?臣时不揆愚昧,辄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又以俸钱于当州采石,兼力拙自书。盖欲使天下元元,知陛下有好生之德。因令微臣获广昔贤善颂之义,遂绢写一本,附史元琮奉进,兼乞御书题额,以光扬不朽。缘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庶以竭臣下屡屡之诚,特乞圣恩俯遂前请,则天下幸甚,岂惟愚臣?昔秦始皇暴虐之君,李斯邪诌之臣,犹刻金石,垂于后代。魏文帝外禅之主,钟繇偏方之佐,亦于繁昌,立表颂德。况陛下以巍巍功业,而无纪述,则臣窃耻之。谨昧死以闻,伏增战越。臣真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谨言。

上元元年七月十七日,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刑部侍郎柱国丹杨县开国侯臣颜真卿上表。

【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

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肃宗皇帝恩许,既有斯答。御札垂下,而真卿以疏拙蒙谴。粤若来八月既望,贬授蓬州长史。洎今上即位,宝应元年夏五月,拜利州刺史。属羌贼围城,不得入。恩敕追赴上都,为今尚书前相国彭城公刘公晏所让,授尚书户部侍郎。二年春三月,改吏部。广德元年秋八月,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未行,受代,转尚书右丞。春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以招谕太师中书令仆固怀恩,不行,遂知省事。永泰二年春二月,贬峡州别驾,旬余移贬吉州。大历三年夏五月,蒙除抚州刺史,六年闰三月代。到秋八月,至上元,尔来十有六年,困于疏愚,累蒙窜谪。其所采碑石,迄今委诸岩麓之际,未遑崇树。

七年秋九月,归自东京,起家蒙除湖州刺史,来年春正月至任。州东有苕、霅两溪,溪左有放生池焉,即我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所置也。州西有白鹤山,山多砾石。于是采而斫之,命吏干磨砻之,家僮镌刻之,建于州之骆驼桥东。盖以抒臣下追远之诚,昭先帝生成之德。额既未立,追思莫远。客或请先帝所赐敕书批答,答中诸事,以缉而勒之,真卿从焉。勒愿斯毕,瞻慕不足,遂志诸碑阴。庶乎乾象昭回,与宇宙而终始;天文焕发,将日月而齐晖。

时则有唐大历九年青龙甲寅之岁,孟春甲子之日也。

形式:

诗词简介

自署立于大历九年(774年)七月二十七日。刻帖。楷书,表记一篇,一篇。35.6×16.5厘米。凡190行,行2至5字不等。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据《颜鲁公集》、《居士传》校订。

著录首见宋苏轼《苏轼文集》。据宋王象之《舆地碑目》称:“此碑旧在湖州文宣王庙,后移入鲁公祠。原刻已佚,现存留元刚《忠义堂帖》者,仅《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及《乞御题恩敕批答碑阴记》二帖。”

《放生池碑铭》,颜真卿撰于乾元二年(759年)冬,时51岁。颜真卿《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记:乾元二年(759年)冬月,颜真卿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上,肃宗命左骁卫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诏,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兴道县,终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81所。自书绢写碑铭一本。上元元年(760年)七月,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奏乞。考虑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又“擘窠大书一本”。至大历八年(773年)在湖州追立时,颜真卿已经三书其文。至大历9年7月27日又书铭《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及《乞御书题恩敕批答碑阴记》,并立于骆驼桥东,时年66岁。

注释

宝应元年:762年。

广德元年:763年。

永泰二年:766年。

大历三年:768年。

收录诗词(61)

颜真卿(唐)

颜真卿简介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相关古诗词

劝学诗

唐朝-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形式:

登平望桥下作

唐朝-颜真卿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形式:

五言送李侍御联句

唐朝-颜真卿

吾友驻行轮,迟迟惜上春。

东西出饯路,惆怅独归人。

欢会期他日,驱驰恨此身。

须知贡公望,从此愿相因。

形式:

五言玩初月重游联句

唐朝-颜真卿

春溪与岸平,初月出溪明。

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

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

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

形式:

五言夜集联句

唐朝-颜真卿

寒花护月色,坠叶占风音。

兹夕无尘虑,高云共片心。

形式: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唐朝-颜真卿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

吴子多藏日,秦王厌胜辰。

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

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

登坛仰生一,舍宅叹珣珉。

中岭分双树,回峦绝四邻。

窥临江海接,崇饰四时新。

客有神仙者,于兹雅丽陈。

名高清远峡,文聚斗牛津。

迹异心宁间,声同质岂均。

悠然千载后,知我揖光尘。

形式:

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

唐朝-颜真卿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

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

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

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

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

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

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

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

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

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

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

形式:

又溪馆听蝉联句

唐朝-颜真卿

高树多凉吹,疏蝉足断声。

已催居客感,更使别人惊。

晚夏犹知急,新秋别有情。

危湍和不似,细管学难成。

当敩附金重,无贪曜火明。

青松四面落,白发一重生。

向夕音弥厉,迎风翼更轻。

单嘶出迥树,馀响思空城。

嘒唳松间坐,萧寥竹里行。

如何长饮露,高洁未能名。

形式:

送耿湋拾遗联句

唐朝-颜真卿

尧舜逢明主,严徐得侍臣。

分行接三事,高兴柏梁新。

楚国千山道,秦城万里人。

镜中看齿发,河上有烟尘。

望阙飞青翰,朝天忆紫宸。

喜来欢宴洽,愁去咏歌频。

顾盼情非一,睽携处亦频。

吴兴贤太守,临水最殷勤。

形式: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朝-颜真卿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