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周节妇孝感之异

黄氏十九时,归周文璧氏。二年文璧丧,弱惟一女恃。

有姑患痿痹,其状莫比儗。有肢如无筋,有骨如无髓。

在床如空中,有身如蜕委。日夜但冥冥,仅有息存尔。

闻听与触动,稍及即厥死。荐地方儗步,通问必附耳。

艰难食溲次,不敢托诸婢。百药无一效,百累丛一已。

黄氏心烦恼,惛惛不知处。东家优婆夷,怜悯为黄语。

"汝姑溺苦海,汝知故何以。愆业如丘山,宿世所积累。

须皈大势力,南海有大士。解难说真言,功德莫思议。

但要深心持,日日要如是。一言一拜叩,亿又八千数。

在佛虽有程,敬爱无庸纪。功深果报近,何患患不起。

"黄氏闻是言,烦恼生欢喜。归室便置像,恭敬为作礼。

沐浴体投地,心观口娓娓。亦不知其终,亦不知其始。

亦不知其寒,亦不知其暑。阅日千八百,历年数得五。

俄梦见一姥,前黄行迤逦。心谓是现化,称名略不顾。

极力欲追即,步步悬尺只。径入一区庐,阖户若相拒。

款叩发号泣,其户豁然启。菩萨示妙相,金光烁瞻睹。

头上珠璎珞,晃晃复蕊蕊。莲目垂慈光,宣言启玉齿。

黄氏前谛听,合掌作长跪。云汝依吾道,悉知悉见已。

慈悲为我愿,岂无嘱付汝。循功加精进,九日一扶倚。

七九扶以行,前及我处所。觉来汗淋淋,其言尚在耳。

悟佛为众生,方便指门户。信心愈坚牢,额破吻俱腐。

临日试小掖,筋骨觉可举。屡试屡无难,还能步移跬。

彳亍诣像前,奠香致情旨。其炷从空跃,逾梁而直下。

乃著于本人,正中顶𩕄里。其声若惊霆,其势若击杵。

身心发震竦,百苦悉皆去。如风卷天云,不复剩渣滓。

如春活枯草,如冰化为水。亲党尽来观,赞叹世无此。

姑谢新妇力,脱我出死簿。新妇答何功,菩萨威力故。

此事闻其甥,王纶能覼缕。韦虚气治痿,若或有仙技。

黄氏孝治痿,专以诚为主。格物与布气,非诚莫相与。

孝有致久旱,孝有致冰鲤。事本出非常,未可论常理。

我特书其孝,勃蹊用为砥。至今昆山人,大书播邑史。

形式:
收录诗词(1069)

沈周(明)

沈周简介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相关古诗词

记雪月之观

明朝-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形式:

题画

明朝-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形式:

二月三十日雨中

明朝-沈周

此雨送残月,阴云隐有雷。

草虽宜湿长,花亦要晴开。

沟漫鱼争上,泥深马忌来。

春山只隔眼,应待我衔杯。

形式:

雨闷

明朝-沈周

久雨连阴结,青天安在哉。

大由云所子,浩及水为灾。

群叶无情尽,么花借湿开。

寂然泥淖地,苦忆旧人来。

形式:

苦雨寄城中诸友二首

明朝-沈周

一阵接一阵,一朝连一朝。

官仍追旧赋,天又没新苗。

白日不相照,浮云那得消。

君休问饥饱,且看沈郎腰。

形式:

苦雨寄城中诸友二首

明朝-沈周

新雨似旧雨,今年即去年。

只愁沈垕土,或喜梦青天。

顿顿黄齑瓮,家家白鹭田。

惟应五谷地,改纳水衡钱。

形式:

八月十七夜待月

明朝-沈周

候月月不出,引醪兼话长。

柳黄延返照,苎白应新凉。

恶璧沉海气,待珠开夜光。

我罍犹未耻,愿早贲林堂。

形式:

立秋夜坐

明朝-沈周

霜毛随叶落,搔首忽心惊。

节物其如我,乾坤聊且生。

谁家无月色,何树不秋声。

好在清哦地,戛然庭鹤鸣。

形式:

病馀待旦

明朝-沈周

衾铁凌衰飒,无眠展转频。

鸡馀千虑枕,霜下五更人。

梦绪不可续,窗光浑未真。

两童床脚底,𪖙睡怕教晨。

形式:

元日四首

明朝-沈周

物华初焕发,鄙抱亦生春。

开岁始今日,杖乡无几人。

蚁醅浮瓮冽,鸡彩映门新。

笑进三分盏,聊娱八十亲。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