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酬小鲁见寄

万缘随化迁,一瞥不可追。

譬如聚鹅雁,旋作劳燕飞。

子初驻江南,且哦且遨嬉。

猥嬲苏台游,颠踬阿香辎。

捧腹屡暴下,遑顾翠眉嗤。

解装宿使府,论道抉瑕疵。

词流四五辈,赏宴颇解颐。

瓜艇七里塘,隅坐老昼师。

暖日耸毛发,枯风扇涟漪。

小妇谙吴烹,粢饵献盘匙。

菰粉荷叶糜,笋蒲炙薄耆。

快啖顾巧笑,风味埒鸱夷。

欹岸龙寿寺,血经烂珠玑。

灵迹夸三生,感叹逐臣诗。

别探真娘墓,虎邱环剑池。

香魂霸业尽,斜阳叫栖鸱。

兴阑子益惫,颦呻动罘罳。

主人强遣客,踉跄江海陲。

就舟获苏息,宵尽钟山窥。

飞雨忽翳空,拒捍莫我偕。

别语杂邪许,踽踽抱被归。

其时江汉灾,潦溢疫踵随。

况兼陆浑烧,飓母掀海来。

戕毙万千人,谁能稽货赀。

有司急政役,计榷笼烝黎。

疮痍那受刮,子又怒奋髭。

起持巇隙间,甘冒大猾讥。

岁时慕洗耳,撄冠救吾侪。

世患日缴绕,溺亦然死灰。

咄子所触历,闻者纷涕洟。

新秋眼目豁,涛澜静渺弥。

伸纸疾少间,远贶琼琚辞。

陈义何昭晰,摛采何葳蕤。

侧揣贷亲故,溢饰邻阿谀。

谓妄亦未可,动魄醒肝脾。

我固有微尚,不与一世驰。

南柯悯蝼蚁,东钓量蛟螭。

儒墨互提挈,涵演剂厥施。

上希皎皎阳,下葆冥冥私。

异同幸相笑,终堪为子知。

形式:
收录诗词(2828)

陈三立(清)

陈三立简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

清代-陈三立

红艳蕾初胎,依然手植梅。

年年花满眼,湖海一归来。

栏楯迷前赏,风香写独哀。

魂兮寻月下,应伴绕千回。

形式:

同袁伯夔絜漪园观梅

清代-陈三立

单车冲雨去,花盛旧园池。

一径曾扶醉,三年得再窥。

香寒蜂避屐,影好鹊存枝。

飘梦东风满,安知主客谁。

形式:

尧衢写寄元旦之作依韵和酬

清代-陈三立

牢落临溪宅,蹉跎抱古心。

老惊残岁改,醉恋远钟沉。

雁骛穿霄避,豺狼拥窟深。

犹期烽燧外,钟岭引孤吟。

形式:

尧衢写寄元旦之作依韵和酬

清代-陈三立

抉目是何年,归耕恐未然。

旧游同偃蹇,吾道倚狂颠。

忆汝孤罴坐,传声寒雁先。

老人星出海,垂照和歌筵。

形式:

园居看微雪

清代-陈三立

初岁仍微雪,园亭意飒然。

高枝噤鹊语,欹石活蜗涎。

冻压千街静,愁明万像前。

飘窗接梅蕊,零乱不成妍。

形式:

步月溪上

清代-陈三立

寒月满溪水,行吟僻更幽。

峰峦依郭曙,草树映波浮。

灯出捞虾岸,烟笼射鸭舟。

鼾声茅舍底,顾影复淹留。

形式:

鸡鸣寺倚楼作

清代-陈三立

晴磴辉初眼,虚楼荡醉痕。

划洲如线水,卫郭落钟村。

逐鹜旗边合,群峰雪后尊。

留窥巢底月,井口出啼魂。

形式:

始春初堂望钟山馀雪

清代-陈三立

馀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

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

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

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

形式:

雨花台登山

清代-陈三立

霁郭开吾意,孤寻瘗血冈。

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

石颗蛇遗卵,濠围鼠养疮。

难忘随牧竖,飞雨在残阳。

形式:

南城外刘氏废园

清代-陈三立

度阡穿乱冢,倒眼旧过园。

斥废留枯树,追攀倚断垣。

池鱼吞石气,篱犬吠诗魂。

满抱纤儿恨,依稀故国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