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形式:

诗词简介

词人通过暗喻的表现手法骂尽迫害他的当权派和追求利禄的俗人,并且表明了因政治失意而打算归隐、求乐于田园的志趣。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三句直接驳斥儿子用以阻止词人引退的理由,有针锋相对之势。词人的儿子认为词人此时的官位还不够,积蓄的俸禄还不足以购买丰厚的田产,言下之意希望父亲能继续升官,而词人劈头便说:「吾衰矣。」儿子以富贵为念,词人便以富贵的时机、富贵的忧患来回应。「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五句全是用典,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穆生和陶渊明。西汉楚元王刘交以穆生、白生、申公三位贤士为中大夫、礼贤下士,席上专为不喜饮酒的穆生设醴,其孙刘戊继任为王后忘了设醴。穆生看出楚元王怠慢背后潜伏的危机,毅然辞官。陶渊明曾当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意以五斗米的官俸而低头向乡里的小人,便辞官而去,在农村种地,不求闻达。词人直言要以穆生和陶渊明为师,有及时归隐、远离官场的意思,与儿子希望自己继续留在官场,等待词人以后富贵的想法背道而驰。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两句都在第三字后断开,造成了节奏和语意上的奇峭。作者不仅想到了归隐,而且连归后闲居处的亭、园的名字都想好了。「闲饮酒,醉吟诗」两句概括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两句引用禅语和谚语,说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长久,不如看淡。「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三句不仅否认了富贵,而且否认了满足与不满足。

上阕说做官的道路危机四伏,要以穆先生、陶县令这些以前的贤人为师,早点隐退,不要期待功名富贵,言外之意包含对朝廷不能用抗战志士的不满。下阕想象归隐田园、饮酒吟诗的乐趣。整首词的语言看似平实通俗,实际上却贯穿各种典故和对前人作品句子的化用。通过给儿子讲述道理,把辛稼轩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形象体现出来。

翻译

序:我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

我已渐渐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贵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贵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尙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

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佚老园」就是个合适的名字。再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

注释

最高楼:词牌名。南宋后作者较多,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八十一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三平韵,过阕错叶二仄韵。体势轻鬆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广信书院本及小草斋本俱作「名了」,玆从四卷本乙集。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标题俱与四卷本同。

吾衰矣:《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须富贵何时」句:西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富贵是危机」句:《晋书·卷八十五·诸葛长民传》:「长民犹豫未发,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宋·苏轼《宿州次韵刘泾》:「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暂忘设醴(lǐ)抽身去」句,穆先生:《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刘交传〉》:「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

「未曾得米弃官归」句,陶县令:《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陶潜传〉》:「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閒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shú)稻。妻子固请种秔(jīng),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佚老:《庄子·卷六·〈内篇·逍遥游〉》:「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宋·刘攽(bān)《中山诗话》:「陈文惠尧佐以使相致仕,年八十,有诗云:『青云歧路游将遍,白髮光阴得最多。』构亭号『佚老』,后归政者往往多效之。公喜堆墨书,游长安佛寺题名,从者误侧砚污鞋,公性急,遂窒笔于其鼻,客笑失声,若皇甫湜(shí)怒其子,不暇取杖,遂龁(hé)臂血流。」

亦好:唐·戎昱《中秋感怀》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千年田换八百主」句,: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韶州灵树如敏禅师〉》:「韶州灵树如敏禅师,闽川人也。……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千年田八百主。』僧云:『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师云:『廊当屋舍勿人修。』」

「一人口插几张匙」句: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十首·其四》诗:「口不两匙休足穀,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便休休:四卷本丙集作「休休休」。王诏校刊本及《六十家词》本,末三句俱作「咄豚奴,愁产业,岂佳儿」,当是后人以词中未有「骂」之内容而妄改。

收录诗词(791)

辛弃疾(宋)

辛弃疾简介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形式: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形式:

青玉案 · 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式:

祝英台近 · 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形式: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宋代-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形式:

贺新郎

宋代-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形式: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形式: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形式: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宋代-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形式:

浪淘沙 · 山寺夜半闻钟

宋代-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