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夏日题老将林亭》是唐代诗人张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颔联、颈联四句对首联所写作了具体刻画,先写老将宅院的墙头与院落,呈现一派冷清萧条之象,后写老将的日常生活,以喝酒煎茶化愁解闷;尾联用反诘的句式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揭出诗的主旨。这首诗情景交融,含蓄委婉,语言自然流利。
身经百战功成名就反倒喜欢平静,显赫侯门日渐清幽好像洞仙人家。
墙头上细雨蒙蒙低垂着纤纤绿草,水面上微风回旋聚集着片片落花。
到井台放下辘轳闲逸中浸凉美酒,开鸟笼鹦鹉学舌提醒人莫忘煎茶。
有几人有资格将形象画在凌烟阁,却不曾身经百战交锋于塞外黄沙?
林亭:老将军的住所。
翻:副词,反而。
侯门:君主时代五等爵位第二等为侯,这里指老将军的府第。仙家:仙人所住之处。
纤(xiān)草:细草,小草。
辘轳(lùlú):利用轮轴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用在井上汲水。
煎(jiān)茶:烹煮茶水。
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开国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相刻在凌烟阁内。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书,阎立本画。这二十四人都曾是带兵打仗的武将。
向塞沙:在塞外沙场作战。这里泛指带兵作战。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沈君攸《羽觞飞上苑》云:“石释断丝阑蔓草,山流细沫拥浮花。”《外史祷杌》载张蠙诗:“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微风聚落花。”盖本于沈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如“绿杨花扑一溪烟”、如“芰荷翻雨泼鸳鸯”,皆近小样。惟“水面回风聚落花”归于自然,宜王衍、徐后见其诗而欲官之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晚唐人诗:“鹭鸶飞破夕阳烟”、“水面风回聚落花”、“芰荷翻雨泼鸳鸯”,固是好句,然句好而意尽句中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在唐律中非上乘,惟第四句传诵一时耳。七律中如“绿杨花扑一溪烟”、“芰荷翻雨泼鸳鸯”、“鹭鹚飞破夕阳烟”,虽佳句而有意雕琢。张诗“水面回风聚落花”七字,妙出自然,但三句之墙头纤草,五六之浸酒煎茶,皆寻常语,结句亦无深意。乃王衍与徐后见其诗而激赏之,欲授以官。唐代之玺诗如是。文人每藉诗卷进身也。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属河北)人。成通中,屡举进士不第,与许棠、张乔等合称“咸通十哲”。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历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称帝,拜膳部员外郎,为金堂令。后主王衍游大慈寺,见蠙壁间题诗,甚爱赏之,欲召掌制诰,为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张蠙诗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
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
甸麦深藏雉,淮苔浅露鱼。
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
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
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
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
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
圆内陶化功,外绝众流通。
选处离松影,穿时减药丛。
别疑天在地,长对月当空。
每使登门客,烟波入梦中。
远出白云中,长年听不同。
清声萦乱石,寒色入长空。
挂壁聊成雨,穿林别起风。
温泉非尔数,源发在深空。
清时为塞郡,自古有儒流。
素望知难惬,新恩且用酬。
犬牙连蜀国,兵额贯秦州。
只作三年别,谁能听邑留。
度碛如经海,茫然但见空。
戍楼承落日,沙塞碍惊蓬。
暑过燕僧出,时平虏客通。
逢人皆上将,谁有定边功。
上将出儒中,论诗拟立功。
州从禹后别,军自汉来雄。
远驿销寒日,严城肃暮空。
龙颜有遗庙,犹得奠英风。
所作高前古,封章自曲台。
细看明主意,终用出人才。
省印寻僧锁,书楼领鹤开。
南山有旧友,时向白云来。
释褐从仙尉,之官兴若何。
去程唯水石,公署在云萝。
野饭楼中迥,晴峰案上多。
三年罢趋府,应更战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