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啼莺依碧树。一片天风,吹折柔条去。玉枕醒来追梦语。中门便是长亭路。
眼底芳春看已暮。罢了新妆,只是鸾羞舞。惨绿衣裳年几许。争禁风日争禁雨。
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生。少孤,潜心经学,「必求西汉诸儒微言大义,不屑屑章句。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文苑列传·谭廷献传〉》)。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举人。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历知安徽 歙县、全椒、合肥、宿松诸县。晚告归,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张之洞延主经心书院,年馀谢归。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卒于家,年七十。工骈体文,「导源汉魏」,师法六朝;诗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又工词,致力尤深,家藏前人词曲甚富。承张皋文、周止菴之绪馀,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由是益廓。自为词窈眇而沉郁,小令尤为精绝。著有《复堂类集》、《复堂文》、《复堂诗》、《复堂词》、《复堂日记》。尝选清人词辑为《箧中词》六卷,续三卷,至精审,学者奉为圭臬。又曾评点《骈体文钞》及周止菴《词辨》,皆能度人金针者,亦近代词坛之一大宗师也。
又消受、江枫低舞。几遍清霜,落红盈路。返照苍茫,乱山憔悴黯无绪。怅花吹絮。曾目送,春风去。往日倚楼人,早领略、芳容愁苦。
薄暮。望昏鸦宿雁,却向隔城烟树。长亭载酒,道休负、别时言语。记得是豆蔻梢头,怕回首、寻芳前度。奈一晌停车,林际叶声如雨。
晴云做暖,如睡寒山初醒。尚留得婆娑衰柳,忍记青青。几点芦花,误看飞絮化浮萍。霜林深处,残红未了,一样飘零。
浅水渺茫,画船归后,箫鼓都停。问吹笛、楼头人去,记否丁宁。省识春风,踏歌扶醉上湖亭。而今依旧,青衫中酒,落照西泠。
悄无人、绣帘垂地,轻寒恻恻如许。东风送暖衣才卸,还又绕楼疏雨。春好处。怕落了梅花,便算青春暮。红儿笑语。道薜荔墙根,秋千索下,芳草绿无数。
天涯远,不断行云去去。征鸿妆计休误。红桥双屐芹泥滑,寂寞踏青游侣。从闲阴,任折柳听莺,年少判虚度。怀人正苦。更卷起重帘,芜烟漠漠,斜日暗南浦。
唱潇潇、渭城朝雨。轻尘多少飞去。短衣匹马天涯客,遥见乱山无数。留不住。又只恐飘零,长剑悲岐路。旧时笑语。待寄与知心,被风吹断,晓梦托萍絮。
瑶琴上,曲调金徽早误。深宫人复谁妒。一弦一柱华年赋。但有别情吟诉。鸲鹆舞。已草草青春,红袖归黄土。斜阳太苦。独自上高楼,迷离望眼,不见送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