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好问《唐诗鼓吹注解》:此怀人而不可即,故以比之神人。
明·胡震亨《唐音戊签》:此似咏其时贵之事。唐初公主多自请出家,与二教人媟近。商隐同时如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康诸主,皆先后丐为道士,筑观在外。史即不言他丑,于防闲复行召入,颇著微词。味诗中“萧史”一联,及引用董偃水晶盘故事,大旨已明,非止为寻恒闺阁写艳也。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李商隐《碧城三首》,一咏妃入道,一咏妃未归寿邸,一咏帝与妃定情系七月十六日,是当时诗史矣。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三诗向莫得其解,予细按之,似为明皇、太真而作。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疑此三诗为太真没后,明皇命方士求致其神而作也。方士托言太真尸解,今为某洞仙矣。故每篇多引神仙荒唐之说讥之。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李义山《碧城》诗三首,盖咏公主入道事也。唐之公主多请出家。义山同时,如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康,先后丐为道士,筑观于外,颇失防闲。其以《碧城》为题者,用《集仙录》“王母所居,玉楼十二”事也。“附鹤”、“栖鸾”、“当窗”、“隔座”,皆去来无定之词。故曰:“若使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长晶盘。”明明以卖珠儿会葬灞陵之事比之也。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三首总是君门难近之时,借仙家忆念之词以寓意耳。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一二仙境清贵,三四灵妙,五六深远。然虽可见可看,而“沈”“过”无定,不如一生日月常对之为愈也。“晓珠”,日也。“水晶盘”,月也。结二句交互法,言如日月之明,而又定得一生长对也。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唐时贵主之为女道士者不一而足,事关风教,诗可劝惩,故义山累致意焉。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三诗向莫定其解,要唯胡孝辕《戊签》谓刺入道宫主者近之。首句高居。次句清丽温柔,入道为辟尘,寻欢为辟寒也。三四书凭鹤附、树许鸾栖,密约幽期,情状已揭。下半尤隐晦难解,窃意“海底”、“河源”暗用三神山反居水下与乘槎上天河见织女事,谓天上之星已沉海底而当窗自见,暮行之雨待过河源而隔座相看,以寓遁入此中,恣其夜合明离之迹也。“晓珠”似为谓日,“水晶盘”专取清洁之意,不必拘典故。
清·宋宗元《唐诗笺注》:“晓珠”二句,谓碧城所居似可长乐相依,但恐未必然耳。言外有讽刺意。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碧城》则寄托深远,耐人咀味矣。此真所谓不必知名而自美也。
清·梁溪《五朝诗学津梁》:清丽芊绵。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筹笔驿》、《碧城》、《马嵬》、《重有感》、《随师东》诸诗,诚有如陆鲁望所谓“抉摘刻削,露其情状”者。
清·钱榘《岘佣说诗》:《碧城》诸诗似说杨妃事而语特含浑。
清·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此三首《统签》所解最确,冯氏句下所释最通,吾无间然矣。竹垞谓指明皇、贵妃,未免迂曲。贵妃事唐人不忘,多彰之篇章,本集亦不一而足,何必作谜语,使人迷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