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比多幽忧,早衰坐善病。
岂无三年艾,真赝苦难证。
炮炙投成方,庸医执其柄。
迩来读本草,稍稍谙药性。
蜀山美产多,州邑若画境。
灵苗倘易地,厥品变邪正。
时俗但徇名,采真复谁更。
先生校蜀士,甲乙手亲评。
开笼贮参苓,拔茅群有庆。
馀材搜草木,良楛别明镜。
万里宦游装,锥刀肯相竞。
大江五六月,风壮波涛盛。
百束压归艖,蛟龙不敢横。
分张荷见及,行箧忽辉映。
从来苦口利,义比良友静。
若待仓猝求,谁为缓急应。
于公感深意,臭味殊可敬。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