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斋记

公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待人和而不流。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馀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间之地,葺一容膝之斋,其中惟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因顾幕从事段从周曰:「子为名其斋。」诸君合辞曰:「公未也。」一笑而罢。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扁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曰:「止之,时义大矣哉,尝考诸艮乾坤之交,三索而艮。一阳居二阴之上,阳动而上进之物,既至于上则止矣。阴者,静也,上止而下静,故为艮。艮者,止也。其象为山,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状,既曰山,又有安重坚实之意,乃所谓『止』也。然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彖曰:『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其道安得不光明辉显哉?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噫!为能尽艮之,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至大元年冬十月既望,东平段从周记,吴兴赵孟頫书。」

形式:

诗词简介

《止斋记》是元代书画家赵松雪的行书代表作之一,书於元至大元年(西元一三〇八年),作者时年五十五岁。现藏於上海博物馆。

收录诗词(572)

赵孟頫(元)

赵孟頫简介

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幼聪敏,为文操笔立就。以父荫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世祖征入朝,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帝欲使与闻中书政事,固辞。每见,必语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诗文清邃奇逸,书法兼工篆、隶、行草,自成一家。绘画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马、花鸟。有《松雪斋文集》。

相关古诗词

春寒

元朝-赵孟頫

夜雨鸣高枕,春寒入敝袍。

时光自花柳,吾意岂蓬蒿。

失色黄金尽,知音白雪高。

山林隐未得,空觉此生劳。

形式:

早春

元朝-赵孟頫

溪上春无赖,清晨坐水亭。

草牙随意绿,柳眼向人青。

初日收浓雾,微波乱小星。

谁歌采蘋曲?

愁绝不堪听。

形式:

重游弁山

元朝-赵孟頫

竹色迷行径,松声汹座隅。

水清花自照,风暖鸟相呼。

饮罢思棋局,歌长缺唾壶。

重来潇洒地,聊足慰须臾。

形式:

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二首

元朝-赵孟頫

兵革时犹动,山林日就荒。

子真思隐遁,詹尹问行藏。

有意随三饭,无人馈五浆。

远山湖外白,立马见微茫。

形式:

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二首

元朝-赵孟頫

湍驶波翻雪,风生地出雷。

薄醪随意尽,寒气逼人来。

更欲明朝去,何妨迫暮回。

自怜非李广,醉尉莫相猜。

形式:

鱼乐楼

元朝-赵孟頫

楼下南来水,清泠百尺深。

菰蒲终夜响,杨柳半溪阴。

日月驱人世,江湖动客心。

向来歌舞宴,达晓看横参。

形式:

次韵陈无逸中秋月食风雨不见

元朝-赵孟頫

溪月当圆夜,看云起莫愁。

层阴连积水,伏雨暗清秋。

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

每因观节物,转觉此生浮。

形式:

次韵子山登楼有感二首

元朝-赵孟頫

西北高楼好,登临望眼空。

弁山横雨外,笠泽浸天东。

计乏千金药,羞看百炼铜。

只应将顺事,都付酒杯中。

形式:

次韵子山登楼有感二首

元朝-赵孟頫

怀古情何极,登危气尚雄。

江山一时胜,宇宙百年中。

翠袖愁空谷,绨袍受朔风。

超然高举意,决眦送孤鸿。

形式:

和周景远见寄

元朝-赵孟頫

四海多兄弟,交情子独亲。

方将寻舴艋,何意画麒麟。

簿领淹豪士,江湖著散人。

相看俱老大,喜见二毛新。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