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诗一首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

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

德泽酌生灵,沈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

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

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

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

刳隍𣤮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

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

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

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

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

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

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

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

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

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

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

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

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

苍然太行路,剪剪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形式:

诗词简介

《感怀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早年以政治为题材的一篇重要的抒情长诗,鞭挞了藩镇的跋扈,揭露了朝廷的无能,绘出了唐王朝的一幅西山落日图,表达了作者空有雄心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全诗一百零六句,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追忆了唐朝的建立和唐初的政治,表达了对盛世的无限缅怀。第二段以极大篇幅,历述「安史之乱」以后七十馀年间藩镇割据、朝廷衰弱、兵连祸结的历史。第三段是面对满目疮痍,自述忧愤,这一段重在抒怀,感情的起伏跌宕加快,忧恨也愈来愈深。此诗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的手法:叙述大开大合,议论激情充沛,抒情激昂深沉,充分显示了作者坚实的笔力和精妙的构思。全诗以历史的进程为经,以感情的起伏为纬,经纬交织,熔叙事、抒情、写景和政论于一炉,水乳融合,把作者的激情包寓其中,显得气魄雄浑而又悲愤激切,读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此诗向有「诗史」之称,可与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媲美。

翻译

高祖文皇正当隋末,提剑起兵顺承天意。扶助万代人民,步骤三皇业绩。圣人自言是承继天神,要用文德把人间治理。恩德普及生灵,像美酒深入骨髓。旄头星光照箕尾,战尘从蓟门刮起。胡兵杀戮汉兵,长安市上堆满尸体。肃宗驱使豪杰,谈笑间扭转中衰之局。安史之党在河南河北盘结,死灰复燃终不得熄灭。驻扎号称精兵的地方,有齐蔡燕还有赵魏。合兵足以环绕千里疆土,争相勾结只为连成一家。叛逆家的女儿嫁给胡虏孙子,好似西邻下聘东里。火热情同手足,唱和就像宫徵。法度自己制作,礼仪争相僭拟。临阶装饰着螭斗角,屋壁画的是龙交尾。颁公文渐不署名,分发赏予也用“赐”。挖掘城壕到万寻,筑设城墙迭千雉。权位定要传予小儿孙,直到血统断绝才休止。

大唐九庙仰仗神灵,资财仍需四海供奉。为什么长达七十年,脸红汗流忍着羞耻?韩信彭越不能复生,英公卫公都已死去。如今凶门出征尽爪牙之辈,扰扰攘攘如同儿戏。历朝天子只能终日叹息,阃外将有谁可寄托?屯田兵虽有几十万,提防乱事仍多忧惧。紧急征收以供军旅所需,加重赋税以制作战器具。毁坏了祖宗画一的法度,姑且追逐眼前的利益。朝廷官员流品多庞杂,律令也日渐松散废弛。夷狄一天天嚣张,百姓愈来愈憔悴。今世离太平年月太遥远,满目萧条尽是骚动耗费。直到德宗贞元末,风俗越加绮靡。艰难已极泰会来,来了元和圣天子。

好个元和圣天子,英明高在商周上。茅草覆盖宫殿顶,奏章封套缀帷帐。队伍里选出勇武将,梦卜用上真宰相。好像乌云勃起雷震响,河南之地一举平荡。接着时至长庆初,燕赵百姓终也舁襁,率领妻儿前来,争向北阙顿颡。老人们抚摸着儿孙道:你们这辈子有了指望!

如同咽喉狭窄难吞鱼骨,就像负重还嫌体力欠壮。运筹帷幄缺少奇兵,致使吞舟大鱼漏网。蓟门外平沙上新添白骨,滹沱河鲜血流涨起大浪。只说天子出兵有征无战,哪能够真正地讨问无状?一天里派出五节度,如同飞鸟般往来奔忙。取之艰难如登天,失之却易如反掌。茫茫太行山路,重又生满榛莽。

我这关西的贱男子,发誓要把逆虏作肉羹!请让我列举捕虏之策,可又有谁为我倾听?荡荡乾坤广大,曈曈日月光明。唤起周代文武业,可以开朗洪溟。哪能让封疆之内,长有扈苗之征?当年商周只有七十里地,又何尝有过与人纷争?常常想到这里,一醉但愁清醒;闭口不言屈辱了壮心,呼吁宫门又无人支持相应。姑且写下这《感怀》长诗,付之一炬赠与知我贾生。

注释

高文:高指唐高祖李渊,文指唐太宗李世民。

宣皇:唐肃宗李亨。

元和圣天子:唐宪宗,年号元和(公元806年—公元820年)。

舁(yú)襁:背负婴儿之意,这里指准备归顺朝廷。

收录诗词(497)

杜牧(唐)

杜牧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相关古诗词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朝-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形式:

清明

唐朝-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形式:

赠别

唐朝-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形式:

江南春

唐朝-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形式:

秋夕

唐朝-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形式:

过华清宫三首

唐朝-杜牧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形式:

阿房宫赋

唐朝-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形式:

泊秦淮

唐朝-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形式:

金谷园

唐朝-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形式:

遣怀

唐朝-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