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派东南倾,水势本趋下。
何年回地脉,一股西北泻。
自从燕建都,馈餫吴楚藉。
千艘万艘尾,重载接春夏。
黄河故道移,东向海门射。
如彀水犀弩,潮汐俱退舍。
支流导不得,脉络乃近借。
沂泗济汶洸,横洿孰分汊。
九十七名泉,扼吭走一罅。
绵绵数百里,寸寸阻成坝。
层层板堵束,宛宛巨绠架。
通透蚁穴穿,点滴糟床榨。
一闸守一官,役夫供咄咤。
么䯢成鬼怪,有若腐鼠吓。
毫釐日主进,傲慢礼无迓。
粮船排帮来,客棹何从驾。
汴堤郑国渠,事往役随罢。
岂惟滋禾黍,兼可活桑柘。
不闻沟洫成,止用通艋舴。
奈何并梗塞,行旅见来乍。
我生昧时向,永与捷径谢。
所遇总纡途,濡迟复奚讶。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