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中锦为水,白石粼粼映江底。
江头斋阁石嵯峨,卜筑题名总因此。
崖撑壑拄盘天地,产秀生神岂人意。
日月宵通滟滪根,风云昼吐岷峨气。
明公少年天下奇,琅玕五色动光辉。
扶疏太华仙人掌,照耀银河织女机。
明堂大厦要梁栋,不独文章翰林重。
恋磬真谐韶濩音,国琛困献圭璋用。
公登云阁望云林,霄汉长歌白石吟。
功成思袖补天手,力在宁忘障海心。
卫公德业怀应满,李相风流今不远。
海内完名已玉成,平生贞志同金断。
万里桥边绿竹园,百花潭畔平泉馆。
待公一起慰苍生,还卧西山未应晚。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