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娇 · 戏邦直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向青琐、隙中偷觑。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

百子流苏,千枝宝炬。人间有、洞房烟雾。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形式:

注释

殢人娇:词牌名。北宋新声,调见柳耆卿《乐章集》,注「林钟商」。又名《咨逍遥》。殢者,泥也,引逗、恋昵之意。宋人吕圣求《思佳客》词:「殢人索酒复同倾。」明杨升庵《词品·卷一》云:「泥人娇,俗谓柔言索物曰『泥』,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唐韩致尧《无题》诗有「娇娆欲泥人」句,可做调名的注脚。调名本意即咏女子软柔缠人的娇态。宋人多用以抒写儿女之情。晏同叔词三首,寿词者二;东坡三首,赠歌妓者二,戏友人者一。以晏同叔词《殢人娇·二月春风》为正体,双调,六十八字,前後阕各六句、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後阕各七句、四仄韵诸变体。

邦直:龙榆生笺:「《东坡诗集》施注:『李邦直,名清臣,魏人。七岁知诵书,日数千言。韩忠献公闻其名,妻以兄子。举进士,应材识兼茂科。欧阳公壮其文,廷对策入等,名声籍甚。以荐知太常礼院。从韩绛使陕西,坐贬出通判海州。还故官,提点京东刑狱。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拜吏部尚书,擢尚书左丞。哲宗立,以资政殿学士出守三郡。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年七十一,薨。邦直早年以词藻受知人主,为文简重宏放,然志于利禄,谋国无公心,一心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後追治其罪,贬雷州司户。邦直居高密时,以京东提刑按部至密也。东坡晚年瘴海,仅得生还,推原祸本,实自邦直发之。』」

别驾:傅子立注:「晋庾亮云:『别驾任居刺史之半,安可非其人也?』」刘尚荣按:「语出《答郭豫书》。《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三·〈职官部·别驾〉》引《庾亮集·答郭豫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又,《通志·卷五十六·〈职官部·别驾从事史〉》:『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别乘一乘传车,故谓之「别驾」,汉制也。历代皆有之,隋唐并为郡佐。臣谨按庾亮《答郭豫书》云:「别驾与旧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其任居刺史之半。」』《白孔六帖·卷七十七·别驾》:『别驾,别乘,半刺。庾亮《答郭㳺书》曰:「别驾旧与刺史乘,同流王化于万里。任居刺史之半,安可非其人也?」』」

「灯火荧煌无数」句:傅注本原阙「荧煌」二字,据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补。又毛本将此句妄改「满城灯火无数」。

青琐:傅子立注:「《汉武故事》:『西王母尝见帝于承华殿,东方朔从青琐窃窥之。』『青琐』谓青琐窗闼耳。《汉书》注:『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刘尚荣按:「傅引《汉武故事》详见《海录碎事·卷十三上·朱鸟窗》:『王母降汉武帝承华殿,东方朔于朱鸟牖中窃视之。王母视朔,顾上曰:「此儿久被斥逐,寻当还。」』傅引《汉书》注详见《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颜师古注。」

彩鸾:傅子立注:「《传奇集》:『大和末,有书生文箫游钟陵,因中秋许仙君上升日,吴、蜀、楚、越女骈集,生亦往焉。忽遇一姝,风韵出尘,吟诗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瑶台不怕雪霜寒。」生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夜四鼓,姝与三四辈独秉烛登山。生潜蹑其後。姝觉,回首曰:「岂非文箫邪!」至绝顶,乃知其为女仙矣。彩鸾于生有夙契,遂同归钟陵。仅十载,後至会昌间,遂入越王山,各乘一虎,登仙而去。』」刘尚荣按:「事详裴铏(Xíng)《传奇集·文箫》。《类说·卷三十二·文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一·〈天时部·遇吴彩鸾〉》及《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三·吴彩鸾》俱载此事,录诗同,述情节稍异。」

流苏:傅子立注:「《倦遊录》:『流苏者,乃盘线绘绣之毬,五色错为之。同心而下垂者是也。』」刘尚荣按:「参见宋高疏寮撰《纬畧·卷十·流苏》引张师正《倦遊录》:『流苏,是四角所繋。盘线绘绣之毬,五色同心而下垂者。流苏帐者,古人繫帐之四隅,以为饰耳。』《海录碎事·卷五·〈衣冠服用部·流苏〉》引《倦遊录》:『流苏者,乃盘线绘绣之毬,五色错为之。同心而下垂者是也。』」

宝炬:傅子立注:「江文通《灯赋》:『双流百枝,艳帐充庭。』」刘尚荣按:「见《初学记·卷二十五·〈器物部·灯·赋〉》引江文通《灯赋》。影宋本《江文通集·卷二》『流』作『碗』。」

收录诗词(3369)

苏轼(宋)

苏轼简介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相关古诗词

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形式:

行香子 · 病起小集

宋代-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形式:

蝶恋花 · 密州上元

宋代-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形式:

临江仙 · 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形式: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形式: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形式:

儋耳山

宋代-苏轼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

形式:

菩萨蛮 · 回文夏闺怨

宋代-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形式:

水调歌头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形式:

行香子 · 丹阳寄述古

宋代-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