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学术无授受,往往谈天哆衍口。
春华秋实古难兼,气节文章谁不朽。
塘西卓氏本望族,逊国名臣侍郎后。
天教一姓留典型,几辈蝉联起诸叟。
西京箧衍探源委,北宋儒林辨谁某。
煌煌藜火燃太乙,种种琅函发大酉。
雕龙馀技矢穿杨,石鼓旧文鱼贯柳。
一经三世属名家,两字千秋推作手。
颇闻名儒后必大,贤嗣文孙洵非偶。
百年榱桷尚如新,别筑祠堂宽十亩。
巳看歌颂美轮奂,更莳花竹贻长久。
藏经閤閟晓翻书,族谱亭成夜呼酒。
才名后先满南国,不比虚名指箕斗。
余家盈盈隔带水,累世交情谊称厚。
三十年前枯菀分,家运迍邅遘阳九。
邺签兵火荡馀劫,陶径柴桑惭世守。
老成顿尽人所叹,小子无承良自丑。
朅来尘壒逐游惰,笔墨秪用供奔走。
祖父遗书读未成,肯堂肯构夫何有。
诗成对君三太息,独抱残经莽回首。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