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 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形式:

诗词简介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为南唐词人冯延巳所作,通过对闺情的描写,感叹春光易逝,寓含词人对南唐小朝廷国运颓危的无奈感叹之情。

翻译

在绿阴丛中,一座别致、幽静的小楼悄然独立,曲曲折折的栏杆紧紧依偎着碧树,两者相映成趣。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

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游丝袅袅,柳絮翻飞,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了一阵小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注释

偎:紧靠着。

黄金缕:形容嫩黄的柳条,如同丝丝金线一般。

钿筝:用金翠宝石装饰的筝,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

海燕:传说燕子来自海上,故称“海燕”。双飞,一作“惊飞”。以上两句是写有人弹起筝来,双燕由帘内惊起飞走。

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虫丝。落絮:指飘落的柳絮。

一霎(shà):一阵子。唐孟郊《春后雨》诗:“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觉来:醒来。莺乱语,一作“慵不语”。

评注

谭献《复堂词话》评此词云:“金碧山水,一片空漾,此正周氏(周济)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

又,评“满眼游丝兼落絮”句:感;评“一霎清明雨”句:境;评“浓睡觉来莺乱语”句:人;评“惊残好梦无寻处”句:情。

陈廷焯《词则·天稚集》卷一亦云此词:“忧谗畏讥,思深意苦,信其言不必论其人也。”

又《云韶集》卷一:“雅秀工丽,是欧公之祖。字字和雅,字字秀丽,词中正格也。”(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

又《白雨斋词话(稿本)》卷六:“《蝶恋花》一调,最为古雅,‘六曲阑干’唱后,几成绝句。”

蔡嵩云《柯亭词论》:“正中《鹊踏枝》十四章,郁伊惝倪究莫测其意惽。刘融斋谓其词流连光景,惆怅自怜。冯梦华则以为有家国之感寓乎其中,然欤否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绪亦寓景中。“六曲”三句,阑外景;“谁把”两句,帘内景。阑外杨柳如丝,帘内海燕双栖,是一极富丽极幽静之金屋。而钿筝一声,骤惊双燕,又是极微妙之兴象。下片,“满眼”三句,因雨而引起惜花情绪,“浓睡”两句,因梦而引起恼莺情绪。镇日凄清,原无欢意,方期睡浓梦好,一晌贪欢,偏是莺语又惊残梦,其惆怅为何如耶。谭复堂评此词如“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可谓善会消息矣。

收录诗词(104)

冯延巳(五代十国)

冯延巳简介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 · 细雨湿流光

五代-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形式:

鹊踏枝 · 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形式:

谒金门 · 风乍起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形式:

鹊踏枝 · 几日行云何处去

五代-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形式:

长命女

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形式:

点绛唇

五代-冯延巳

荫绿围红,梦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形式:

醉花间 · 晴雪小园春未到

五代-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形式:

上行杯

五代-冯延巳

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形式:

忆秦娥

五代-冯延巳

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灯下客。

除非魂梦到乡国。免被关山隔。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

形式:

应天长

五代-冯延巳

一弯初月临鸾镜。云鬓凤钗慵不整。珠帘静。重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绿烟低柳径。何处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胜却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