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龙飞举恩榜,臣门得士张与黄。
黄生忠孝恸早世,君夙教冑宫东廊。
渊源伊洛师道立,馀事精鉴评倪王。
方严平进不偶俗,晚更异说憎蜩螗。
挂冠不忍见桑海,朝露旋溘尘随扬。
嗟予北来后半载,却展此卷心神伤。
当时蹙国抱孤愤,犹恋禁阔频回肠。
沧流驰波去不驻,兰芷变尽谁实芳?
卷中同直率鬼录,醉死吾及临曹唐。
全归末造总厚福,胜对离黍呼天苍。
郎君笃旧岁具食,影堂发箧罗缣缃。
宣南残梦一痕在,葛帔尽散陶楼藏。
明寻西园究画理,龙种老矣终殊常。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淸流四谏」。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复。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调官。翌年,授翰林院 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 白鹿洞书院。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鳌峰书院山长。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并任福建高等学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学)监督。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大)。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毓庆宫行走,任溥仪老师,赐紫禁城骑马。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命修《德宗实录》。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张勋复辟时,推举为内阁议政大臣。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满洲国 成立,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拒受伪职。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时病逝于北平住处,春秋八十有八。丧闻,溥仪震悼,赐奠醊,赐祭一坛,特谥文忠,晋赠太师,赏给陀罗经被,赏银九千元治丧葬。有藏书十万册,「淸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著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律赋》、《南游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