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品头衔保案开,白鹇补服称身裁。
不教文字终埋没,天遣分司作秀才。
戏翻白手数年间,累万家资博等闲。
更掷许多开拓费,买田买宅买青山。
惯向温柔乡里寻,闺中五凤伴清吟。
囊金尽可供挥霍,尚有藏娇筑屋心。
台疆南北耳诗名,中部吟坛久主盟。
似亦家家团扇画,攀车争识老书生。
当途待遇十分新,出入闲曹近几春。
京兆官忙惟五日,骑驴还我旧吟身。
四季衣裳备暑寒,好茶好酒好盘餐。
转嫌鲈笋都乡味,日向厨娘检食单。
沧桑浩劫几经过,半百韶华鬓未皤。
再向寿筵数来客,少年同学已无多。
比来兰桂茁交枝,三十年前早有儿。
当轴老夫惟画诺,醇醪美妇日寻诗。
蔡见先,字振丰,又字启运,号应时、运时,以字行。清新竹县人。其先原籍福建同安,累世武职。蔡氏博学能文,喜兵书,好交游,时与诸名士诗文唱酬。光绪十二年(1886)将“竹社”、“梅社”改组为“梅竹吟社”,并担任社长。光绪十七年(1891)取中秀才,二十年(1894)迁居苗栗苑里。乙未割台之际,曾襄助表兄丘逢甲举兵抗日。明治三十年(1897),与鹿港文人洪弃生、许剑渔等共创“鹿苑吟社”。同年三月,应苗栗支厅长横堀氏之聘,担任事务嘱托,并授佩绅章。十月,又应苑里事务署长浅井氏之邀,编修《苑里志》,旋任苗栗办务署参事。明治三十九年(1906),与林痴仙、林幼春等人创立“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明治四十年(1907),任苑里区长。四十三年(1910),“奇峰吟社”因新竹县知事樱井勉离去,改由蔡启运担任社长。明治四十四年(1911)四月病逝,年五十七。蔡氏生平好击钵吟,其子蔡汝修编《台海击钵吟集》,收录其击钵吟作百余首。所着《养余轩诗钞》,今已佚。〖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栏,诗人作古,1911年4月25日,第三版;《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着”栏,蔡启运先生事略,1911年5月2日,第一版;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710至711。〗 今蔡氏诗作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竹梅吟稿》、郑鹏云编《师友风义录》、《莱园第三周年诗会稿》、蔡汝修编《台海击钵吟集》、《栎社第一集‧启运诗草》、曾笑云编《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资料辑录编校。(江宝钗撰)
墓门拱木尚生存,奇事奇人两足论。
白发无情催老境,青山有约葬诗魂。
题碑主客何妨赘,同穴夫妻更见恩。
重九既过来独后,可怜辜负此吟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