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踯躅将安之,偎随辈行翻吟弄。
沈庐瞬开第一社,促坐欢呼涎酒瓮。
俄顷有句吐肝膈,闭抑百鸟奏鸾凤。
犹怜变雅易语言,誊写十手博一痛。
桃杏竞发春光浓,纠饮花朝古所用。
蒿叟耆硕坛坫长,又倚市楼召徒众。
生平蓄抱券寸效,龃龉当世自矜重。
束手大事不可为,拂衣旁睨坏梁栋。
退裒述作诏来者,阴阳儒墨久穿综。
发为文章裨家国,祇供穷海拾断梦。
写忧行吟存孑遗,吾曹漫比蚊虻鬨。
穹轴颠覆腾杀声,幸保不死杯盘共。
昼晴风物况娱人,屋角柳荑绿无缝。
行者居者各有适,稷契巢由待聚讼。
仰天嚄唶掉臂还,海蟾照席枯毫纵。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