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形式: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其饯别场面,被作者装点得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此词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後是慷慨奔放,以风霆惊座、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

上阕写临行前的情景——刘克庄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豪爽的性格与嗜诗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见。“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三句,先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写旅途之艰苦,再点友人相送之谊。“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王郎”送“刘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谢”望族之後,而“刘郎”则为被贬谪者的代称。

下阕写饯别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後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阕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阕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發,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雲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後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全词忧愤深沉、豪情激越,体现了辛派词人刘克庄词风雄伟豪放的特色,也反映出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翻译

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馀,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阕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余赴广东:这一次刘克庄是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

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轩集》。

束缊(yùn):用乱麻搓成火把。

宵行:由《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诗囊:装诗书的袋子。

元:通“原”。

王郎:指王实之。

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暗用其意。

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

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收录诗词(4816)

刘克庄(宋)

刘克庄简介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 · 戏呈林节推乡兄

宋代-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形式:

贺新郎 · 九日

宋代-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去北,日西匿。

形式:

贺新郎 · 端午

宋代-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形式:

生查子 · 元夕戏陈敬叟

宋代-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中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形式:

沁园春 · 梦孚若

宋代-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形式:

郭璞墓

宋代-刘克庄

先生精数学,卜穴未应疏。

因捋虎须死,还寻鱼腹居。

如何师鬼谷,却去友灵胥。

此理凭谁诘,人方宝葬书。

形式:

魏太武庙

宋代-刘克庄

荒凉瓜步市,尚有佛狸祠。

俚俗传来久,行人信复疑。

乱鸦争祭处,万马饮江时。

意气今安在,城笳暮更悲。

形式:

徐孺子墓

宋代-刘克庄

今晓安坟意,梅仙旧廨傍。

醢成龙不至,罗设凤高翔。

党锢人俱烬,先生骨尚香。

小诗拈未出,何以侑椒浆。

形式:

北来人二首

宋代-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形式:

北来人二首

宋代-刘克庄

十口同离北,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