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六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日:“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日:“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日:“无徵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日:“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形式:

诗词简介

这篇散文以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记叙、描写为主,空灵飞动,神采张扬,尤其能够表现袁枚畅游山水的才子雅怀,也体现出其散文追求天然真趣的艺术个性。

翻译

我近年来观看的瀑布多了,来到峡江寺而心中难以舍弃,是因为飞泉亭这个亭子的缘故。大凡人之常情,如果眼睛看着愉快,而身体感到不舒服,势必不能久留。天台山的瀑布,离寺庙有百步远,雁宕山的瀑布,附近没有寺庙。其他像庐山、像罗浮山、像青田的石门山,那里的瀑布并不是不奇妙,但游览的人都曝晒在烈日下,站在危险的山崖上,无法从容不迫地观赏,好像与友人在途中相遇,虽然高兴却不得不很快分手。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左右,爬山的石级弯曲盘旋,古老的松树在上面遮蔽着,火热的太阳晒不到游客。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分立着,到半空中忽然合拢在一起。树木一般都是根株合在一起而枝干分离,这三棵树偏是根株分开而枝叶合拢,真稀奇!

攀登上一大半,瀑布像雷鸣一样轰响,从高空飞泻下来。瀑布旁边有间房屋,这就是飞泉亭。亭子长宽有一丈多,八扇窗子明亮洁净,关上窗户听到瀑布的响声,推开窗子瀑布就扑面而来。亭子里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放松腿脚,可以随意舒展活动,可以放笔墨砚台,可以品茶饮酒。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奔腾飞泻,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前赏玩。当时造这亭子的人,莫非是仙人啊!

澄波和尚善于下棋,我叫霞裳跟他对弈。于是瀑布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错落着响成一片。过了一会儿,听到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原来是老和尚怀远抱着一尺多厚的诗集来,要我作序。于是吟诵诗文的声音又大响起来。大自然的声音,人的声音,完全汇合而融化在一起。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

坐了很久,太阳落山了,只好下山,住在带玉堂中,正对着南山,云气缭绕,树木浓密葱郁。中间隔着长长的峡江,江中船帆来来往往,妙的是没有一个愿意停船靠岸来到这座寺庙。

和尚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哪能飞?只有日后我的梦魂也许能够飞来。”和尚说:“没有证据就无法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地方,为什么不作篇文章记下来呢?”我说:“行。”于是就写了这几行文字,一份自己保存,一份送给了寺里的和尚。

注释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东峡山上。峡山,一名观亭山,其隘处名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岸壁耸,江流湍急,鼓怒翻腾。

屡矣:多次了。屡,多次。

意难决舍:思想感情上难以丢开。决舍,丢开;决,同诀,分别。

其目悦:他从视观中得到欣愉。悦,愉快。

其体不适:他的身体不舒适。适,舒适。

天台之瀑:天台山的瀑布。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城东北。

雁荡:山名,即雁荡山。在浙江省东南部。

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增城、博罗等县之间。相传罗山自古有之,浮山由海浮来,与罗山并体,故名。

石门:山名,在浙江青田县西。

奇:奇观。

暴日中:暴露身体在日光之下。暴,即“曝”,晒。

踞(jù):倚靠。

危崖:高涯。

从容以观:神情舒缓地进行观赏。从容,舒缓。

倾盖交:用《史记·邹阳传》引古谚语“倾盖如故”,是说行车相遇,停车而语,车盖接近,因以得交。但这种停车倾盖相谈,终归要各奔前程。

峡山:一名观亭山、中宿峡。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

蹬级:登山的石级。蹬,同“登”。

纡(yū)曲:盘盘曲曲。纡,曲折。

古松张覆,骄阳不炙:古老松树的枝叶伸张遮蔽。炎热的阳光也烤不着。骄阳,炎热的阳光;炙,烤。

凝结:交织到一起。原指液体凝成固体。

奇已:这就奇异了。已,语气助词,表一种确定无疑的语气。

箕(jī)踞:一种坐的姿式。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

偃(yǎn)仰:仰卧。

瀹茗(yuèmíng):烹茶。瀹,煮。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用人的闲逸,等待流水的辛劳。逸,安闲、怡乐;劳,辛劳。

九天银河:指瀑布。语本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仙乎:大概是个仙人吧。

弈:下棋。

霞裳(cháng):姓刘,山阴人。袁枚的学生。

对枰(píng):对坐下棋。枰,博局,这里是比赛棋艺的意思。

参错并奏:杂乱不齐地一起奏起乐来。参错,杂乱不齐。

曳(yì)杖:拖着拐杖。曳,拖、牵引。

诗集尺许:书本有一尺多长的诗集。

索余序:求我给作个序。索,求取;序,序言,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天籁人籁:天籁指自然界的音响;人籁本为古代竹制乐器,后泛指人所发出的声音。语出《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合同而化:用《礼记·乐记》成语,意思是汇合融化在一起。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没想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这种程度。娱,乐。

蓊(wěng)郁:茂盛、浓密。

长江:指峡江。

泊岸:停船靠在岸边。

无征不信:语出《礼记·中庸》:“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徵,同“证”,证明。

已遂述数行:完了就写了这几行。

收录诗词(166)

袁枚(清)

袁枚简介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相关古诗词

祭妹文

清代-袁枚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䀢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形式: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形式:

谒岳王墓

清代-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形式: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形式:

清代-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形式:

遣兴二首

清代-袁枚

【其一】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其二】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形式:

春寒

清代-袁枚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形式:

夜过瓜洲

清代-袁枚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形式: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

清代-袁枚

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

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

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形式: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清代-袁枚

秋夜论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