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惊雷势欲拨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次韵公实雷雨一首》是宋代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两联写诗人身居客地,难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气袭人。后两联回到山河破碎,领土沦丧的现实之中,写诗人难抑激愤之情,抒发其报国无门的感慨。这首诗虚实结合,寓情于景,引人共鸣。
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
冷气袭人,只能侵扰旅客的梦魂,又怎能叱咤震荡扫净那遍地胡烟!
田园里长满荆棘,洪水四处弥漫,京都一带金兵践踏骚扰已经多年。
也曾想叩开重门向皇帝陈诉心愿,不是大的手笔,谁会听我的意见!
公实:作者友人郑湛的字。
三山:旧传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壶、瀛洲。见《史记·封禅书》。
但:只。
侵:侵扰。
胡烟:此处指金兵进攻所带来的战争烟尘。
河洛:黄河、洛水流域地区,当时已沦陷。
腥膻(shān):腥臊气味,这是对金人轻蔑的说法。
大手:大手指大手笔,又称如橡笔。《晋书·王琦传》:“琦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又唐代张说、苏颞以文章著名当时,称燕、许大手笔。
作者以一介书生,有志陈词帝所,难免有“叩阍无门”之感。但作者激于忠愤之情,仍然有意向皇帝陈情,表达自己优国忧时的心志,希望朝廷早日组织力量,北定中原,一洗“河啧洛腥膻”之气,使国家复兴。接着又感到自己人非大手,笔非如椽,唯恐倾诉有所不尽,无从收到补救时艰的效果。前句是愿望,后句是谦逊之词,语言婉曲,能够显出书生的本色。(马祖熙)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径转桥横水,林深寺据山。
钟鱼告阒寂,松竹媚孱颜。
避地欣有托,依僧成暂闲。
东归路不隔,片片陇云还。
突兀山椒寺,披榛二百年。
刹从吾祖卜,席是里僧传。
溪送无尽水,林供不断烟。
囊中有馀粒,假息且安眠。
潭黑蛟龙宅,山青虎豹林。
隐忧何日了,淹泊见冬深。
薄雪恨还积,疏梅冷不禁。
平生一樽酒,衰病废孤斟。
杀气缠中土,妖徵出泰阶。
架桥凌禹穴,投策暗秦淮。
匪兕歌何苦,非熊愿亦乖。
申胥虽有泪,无地寄余怀。
宵旰忧虽切,咨谋策靡长。
筑坛推骑劫,假节得糜芳。
已矣重江险,哀哉古豫章。
蓬茅今在否,矫首恨难忘。
兔迒通一线,笋舆度千寻。
隔林见潭影,迎客有铃音。
梵呗出广殿,飞舞来珍禽。
履此胜绝境,一清尘虑心。
仲氏趣玄远,造诣非尺寻。
谁云干戈际,获睹金玉音。
七日南山雾,一鸣幽谷禽。
依然拂尘壁,愁绝见予心。
冻雨连三日,春膏过一犁。
寺桥杯渡水,村径橇行泥。
燠若生旸谷,寒收岂石犀。
欲穷洪范理,夕室有青藜。
持璧还投鹊,镕金恨作犁。
行吟乘晓月,扶杖入春泥。
愿学怀文豹,终惭秃角犀。
徒歌无好语,野饭只羹藜。
故人同客寓,萧寺近清明。
春事一樽酒,夜阑三尺檠。
风流孔北海,文字汉西京。
苦劝加餐饭,年来太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