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二首

【其一】

菀菀黄柳丝,蒙蒙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其二】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

形式:

诗词简介

《春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常建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绘了优美的淇河风光,极言生活在淇河边的常人意想不到的美好。从诗中可窥见淇河在唐代的景色之美,以及唐代诗人心目中淇河的影响和地位。

注释

菀(wǎn)菀:茂盛。

蒙蒙:原意为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指杂花繁茂。

红妆:美女。

倚(yǐ):靠。

对:《英灵》《品汇》均作“树”。

光:《英灵》作“风”。

宁:岂。

傍(bàng):靠近,此指居住在淇河边。

騕褭(yāo niǎo):良马名。《淮南子·齐俗》:“夫待騕褭、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马”。褭:袅的异体字;騕褭,《英灵》作“腰袅”。

羁:马笼头。

陌上桑:乐府《相和曲》名。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畏:一作“为”。

收录诗词(56)

常建(唐)

常建简介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祖籍邢州(今邢台),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较为著名。

相关古诗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朝-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形式:

宿王昌龄隐居

唐朝-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形式:

泊舟盱眙

唐朝-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形式:

送陆擢

唐朝-常建

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槃。

南山高松树,不合空摧残。

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

殷勤叹孤凤,早食金琅玕。

形式:

送李十一尉临溪

唐朝-常建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形式:

送李大都护

唐朝-常建

单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

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

海头近初月,碛里多愁阴。

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形式:

潭州留别

唐朝-常建

贤达不相识,偶然交已深。

宿帆谒郡佐,怅别依禅林。

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

望君杉松夜,山月清猿吟。

形式: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唐朝-常建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形式:

江行

唐朝-常建

平湖四无际,此夜泛孤舟。

明月异方意,吴歌令客愁。

乡园碧云外,兄弟渌江头。

万里无归信,伤心看斗牛。

形式:

送宇文六

唐朝-常建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