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正三日,来会城南隅。
长川明若练,其上源西湖。
下输南海子,草桥贯中途。
昼阴天多风,杨柳密复疏。
草芽沙岸绿,苇席纵横舒。
面流坐中林,默数同会徒。
长者二十五,幼稚十人馀。
自从导此川,种树岁增株。
我来再修禊,风景日可娱。
何况冠盖众,前春尚不如。
是时朝廷清,在列多钜儒。
清修好名节,室不闻笙竽。
四海草野贤,招徕尽于于。
相从抗论古,薄游散其劬。
山阴虽可慕,岂若帝王都。
群贤及古哲,文藻复交敷。
鼐也最寡闻,宽世容其愚。
颇减吏事责,与使谈诗书。
累从诸公后,观览物华初。
当有异世贤,慨慕今玆无。
中筵既自幸,回念顾郁纡。
昔者孔氏门,材孰非时须。
后先及疏附,所欲返唐虞。
如何浩歌人,舍之风舞雩。
乃知士有志,圣人不与渝。
既乏经世略,披褐宜田庐。
辽哉千古会,日月终不居。
夕阳散车马,长途晀广虚。
属斯告后来,慨焉或念诸。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主江南钟山、紫阳等书院讲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简深古,近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合为桐城派。选《古文辞类纂》以明义法。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全集》等。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