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穴望高山,周流势逾壮。
蟠天夹万壑,腾蹑虹霞上。
列峰面参差,逡巡走相让。
佳哉气郁葱,精魄庶得傍。
离别在须臾,去去复还望。
乾坤含悲情,烟景触馀怆。
来途造恍惚,岩岫非一状。
隆隆仄涧鸣,漭漭悬沫飏。
卓尔龙门关,圻疆界屏幛。
峥嵘石色改,天堑哂安放。
拒险扼豺狼,因兹想霸王。
伊余倦行役,躬耕托微尚。
土风缅清醇,桂柏契贞谅。
轶荡搜前踪,空明飒孤唱。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