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一许人,安可复改移。
不见王氏淑姑父命字李文炜,临当嫁不谐死之。
李家去姑家二千里修且阻,其父聘姑家不知别聘吉氏女。
相持两不下,议两取,姑为姊,父许女亦许。
母爱女,吾女奈何为人姊。
为我召媒来,吾当自择婿,何必李,怒还其聘绝其使。
母诚爱女女不喜。
五月二十六,门有戏侏儒。
一家俱出观,回头不见淑姑趋。
至母所姊妹所卒不见,姑两金环贯指,灼灼浮出舍后井中,嘻,淑姑。
金环李家聘中物,久不见,奈何藏之姑,藏之殉其躯。
同邑洪节妇,独居一阁曰素辉,不下阁三十年。
姑幼从读书,大义有所传。
至是闻姑死,素车往吊血斑斓。
检箧得诗,上言不怨妾薄命,其下言我生至性赋在天。
李氏子有礼如婿迎以来,载其木主去,展祭中心摧。
其后吉女独于归,岁时拜木主前呼为姊,吉女亦贤哉。
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著名诗人、文学家,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陈沆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中举,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闢,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任广东省学政,典广东乡试(广东省大主考),任会试同考官。次年,任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学宗宋儒,工诗。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
入秋七日不出屋,屋霤隐隐蛟龙悬。
若过三日雨不止,直恐我屋浮上天。
愁云一气与地匼,众星黑似沈深渊。
人言今夕会牛女,行潦毋乃忧迍邅。
银汉倒流河梁坼,海客漂泊无来船。
黄姑怒乌鹊,乌鹊拍翅何连颠。
便驱乌鹊百万尽入水,此桥那能一夕填。
星期有程不可误,雨足何苦愁相缠。
我劝天孙回云骈,慎莫渡河河欲穿。
珍重玉体万万年,谁家儿女瓜果虔。
不乞雨止乞星圆,吁嗟此意痴可怜。
十载官不迁,一身贫如洗。
此事自偶然,顺受斯已矣。
胡为天不仁,以病病君子。
前年患肺痈,今岁患心痞。
势如遘群小,攻击无定指。
客居不可长,浩然戒行李。
一夜秋风吹,吹送潞河水。
病身不病德,无为叹衰否。
归去黄山云,中有文公里。
昕夕见先贤,道洽百事喜。
先生信得朋,其如索居此。
相知满长安,多为意气使。
别离何足悲,悲从好修起。
他日有疑行,执问谁者是。
相留苦无计,相望曷有已。
瓣香祝起居,崇德集嘉祉。
吾乡有奇士,性情妙于仙。
万花不在眼,独与梅有缘。
手种四株树,树树皆华妍。
偶然山月到,清影堕婵娟。
诗人当此时,徘徊思渺然。
两心结深契,人花俱不眠。
我欲访佳景,开樽待何年。
番愚有贤侯,官贫不言贫。
人皆苦烦剧,往往得闲身。
我行亦已远,追饯珠江漘。
虽云一杯酒,其中含至仁。
今皇爱百姓,求吏必于循。
勿言此官卑,官卑与民亲。
儒者志泽物,尺寸皆阳春。
努力敬司牧,别离何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