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十年泰和丞,天穷不死荒江徼。
鬓须雪霜胸崛奇,日倚快阁但坐啸。
衣裘污敝履决穿,缝毡称身讶奇妙。
乡氓指作卖卜翁,又误官舍呼僧庙。
厨乏蔬米躬灌园,隶卒逃亡鼠窥眺。
时摹金石咏江山,亦用画笔竞炳耀。
结舌公堂立木鸡,县尹颔颐簿尉笑。
丞哉丞哉何许人,澄海陈君老非少。
自从君久悬僻壤,吾亦转徙如鹰鹞。
流传文字一赏之,襟期涪翁有同调。
前年朝政按党锢,父子幸得还耕钓。
分应亲故不相收,万口訾謷满嘲诮。
独君放船就游衍,感昔伤今谈舌掉。
无何昊天示灾凶,坐使孤儿仆且叫。
昏昏泣血西山庐,奔忙重辱君临吊。
寻声索迹行哭悲,助丧成坟费量料。
先公宾客散九州,君也风谊特清劭。
尔时北乱逼京阙,西巡方下哀痛诏。
臣民悔祸露机缄,公卿陈言仍窃剽。
君论时变究新法,动得本根中窾窍。
提携孤愤到荒山,更剖大义督不肖。
瑰才自合老卑冗,安问蹭蹬失津要。
今来榆柳换春风,满目川原坐孤峭。
雉呴鸦啼朝暮间,思君謦颏渺云峤。
国忧家难正迷茫,气绝声嘶谁救疗。
岩坳水涯明月空,共君肝胆一来照。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