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首绣林山记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滹滹幹幹,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曾太史长石,文学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形式:

注释

结约:盘曲。

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

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

滹滹(hū)幹幹:水流迅疾的样子。

怒狞健蛰(zhé):凶猛刚强。

虎兕(hǔ sì):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这里指形状像虎。

辄靡:用处少。辄,用处。

收录诗词(123)

袁中道(明)

袁中道简介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相关古诗词

郢中游春曲二首

明朝-袁中道

总以堂堂去,何容缓缓归。

隔溪莺对语,掠水燕双飞。

野草香沾屐,修篁翠湿衣。

山花一树好,游女采来稀。

形式:

郢中游春曲二首

明朝-袁中道

春在画桥头,殷红照碧流。

几回看去马,一笑荡轻舟。

夜月梨花梦,春风燕子愁。

愿为原上草,岁岁藉芳游。

形式:

初逢中郎真州

明朝-袁中道

龙子抛残豆,鹓雏厌故枝。

有官君尚弃,失路我何悲。

月下诗千首,花前酒一卮。

飘零终不恨,同气足相知。

形式:

美人临镜

明朝-袁中道

薤叶依稀印,香绳取次松。

睡眸犹少力,酒晕不销浓。

髻就山争出,眉成月又重。

若非形与影,未必肯相容。

形式:

高梁桥

明朝-袁中道

觅寺休辞远,逢僧不厌多。

一泓春水疾,十里柳风和。

香雾迷车骑,花枝耀绮罗。

半生尘士胃,涤浣赖清波。

形式:

西游

明朝-袁中道

湾环穷野径,忽到水中央。

唼雨鱼儿集,梢波燕子忙。

马来沙耀雪,人坐草粘香。

为爱溪流急,移尊向石梁。

形式:

晨起

明朝-袁中道

醉境直连梦,朦胧暗自猜。

行阶方识雨,讯客始知雷。

湿柳数声滴,泫花一朵开。

向人曾乞竹,宜趁此时栽。

形式:

别顾太史开雍时册封周藩取道回吴

明朝-袁中道

细雨沾长道,垂条湿去旌。

时平天使贵,官冷客装轻。

泛月来沙海,踏花渡柳城。

风尘还着眼,亦自有侯嬴。

形式:

入村

明朝-袁中道

出郭方知雾,登舟始辨风。

水生虾眼赤,霞过雁翎红。

浣渚喧游女,芦洲息钓翁。

人家苍翠里,鲜艳一枝枫。

形式:

蒋墅晚发

明朝-袁中道

宿病尘尘灭,新秋渐渐凉。

月寒千亩湿,树暗几家藏。

近岫随烟没,良苗带水香。

橹柔浑不住,梦里道朱方。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