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赠行

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

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

形式:

诗词简介

《南乡子》中讥讽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髙昂豪放的精神,这在中唐以来,不仅词中没有,诗中也很少有。

《南乡子·赠行》中的「投笔将军」、《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中的谢安石、《满江红·江汉西来》中的「狂处士」的祢正平、《满庭芳·归去来兮》中的侠士冯谖,一系列鲜明的英雄形象的塑造,是东坡政治落空,报国无门的悲愤与心繫家国的赤子情怀激烈碰撞的产物。其髙尚伟大的人格,光照千古,那一首首激荡豪情的词作,成为後世蔚为大观的南宋爱国词派的滥觞。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鐘宫」。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後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赠行」: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兹从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朱彊村注:「案二词一赋胡琴,一送元素,所谓『各赋一首』也。」另一首见《南乡子·裙带石榴红》,郑瘦碧于此词颇有异议,见该阕校證。

楼船、舳舻:傅子立注:「汉武帝征南越、东瓯,始置楼船、戈船将军之号。建武时,尝以刘隆为楼船将军,副马援讨交趾。《汉纪》:『舳舻千里。』注:『舳,船後也。舻,船前头也。』」刘尚荣按:「楼船、戈船将军参见《汉书·卷六·武帝本纪》『元鼎五年』纪事。又《後汉书·卷二十二·刘隆传》:『明年(建武十七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徵侧等,隆别于禁溪口破之,获其帅徵贰,斩首千馀级,降者二万馀人。』《後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又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馀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阯。』,知时拜『楼船将军』为段志,非刘隆,傅注误。另《汉书·卷六·武帝本纪》:『(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颜师古引李斐注:『舳,船後也。舻,船前头也。』」

投笔将军:傅子立注:「汉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刘尚荣按:「事详《後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

帕首腰刀:傅子立注引唐·韩昌黎《送郑尚书序》:「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隶岭南节度府,其四十馀分四府,府各置帅,然独岭南节度为大府。……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裤靴迎郊。及既至,大府帅先入据馆,帅守屏,若将趋入拜庭之为者;大府与之为让,至一再,乃敢改服,以宾主见。」

离居:傅子立注引《礼记·檀弓上》:「吾离群索居,亦已久矣。」

喜子:傅子立注:「《西京杂记》:『蜘蛛集而百事喜。』,故俗以蜘蛛为喜子。」刘尚荣按:「参见《西京杂记·卷三·樊哙问瑞应》。又《尔雅·释虫》:『蟏蛸(xiāo shāo),长踦(qī)。』郭景纯注:『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

伏波:傅子立注:「汉建武十七年,交趾女子徵侧反,自立为王。拜马援为伏波将军,讨之。峤南悉平。援奏言:『交趾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庭千馀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诏许之。」刘尚荣按:「事详《後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又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馀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阯。军至合浦而志病卒,诏援并将其兵。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馀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馀人。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散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禦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今赖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诸君纡佩金紫,且喜且惭。」吏士皆伏称「万岁」。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徵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援奏言:「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庭千馀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许之。』」

绿珠:傅子立注:「《岭表录异》:『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质,石季伦为交阯采访使,以珍珠三斛买之。梁氏之居,旧井存焉。《耆老传》云:「汲此井饮者,诞女性多美丽。」闾里有识者以美色无益于时,因以巨石填之。尔後虽时有产,或《太平广记》引作「女」,义胜端严,而七窍四肢多不完具。异哉!』」刘尚荣按:「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白州有一派水,出自双水山,合容州江,呼为绿珠。井在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猊,石季伦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买之。梁氏之居,旧井存焉。』别见《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九·〈井·绿珠井〉》引《岭表录异》:『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采访使,以圆珠三斛买之。梁氏之居,旧井存焉。《耆老传》云,「汲饮此水者,诞女必多美丽。」里闾有识者,以美色无益于时,遂以巨石填之。尔後虽时有产女端严,则七窍四肢多不完全。异哉!』并注云:「州界有一流水,出自双角山,合容州畔为绿珠江,亦犹归州有昭君村,村盖取美人生当名矣。」又,傅注中『阯』亦作『趾』,见《正字通》。」北宋·乐子正《绿珠传》:「绿珠者,姓梁,白州博白县人也。……晋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致之。……今白州有一派水,自双角山出,合容州江,呼为绿珠江。亦犹归州有昭君滩,昭君村,昭君场;吴有西施谷,脂粉塘:盖取美人出处为名。又有绿珠井,在双角山下。《耆老传》云:『汲此井饮者,诞女性多美丽。』里闾有识者以美色无益于时,因以巨石镇之。尔後虽有产女端妍者,而七窍四肢多不完具。异哉!」

收录诗词(3369)

苏轼(宋)

苏轼简介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相关古诗词

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形式:

行香子 · 病起小集

宋代-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形式:

蝶恋花 · 密州上元

宋代-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形式:

临江仙 · 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形式: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形式: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形式:

儋耳山

宋代-苏轼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

形式:

菩萨蛮 · 回文夏闺怨

宋代-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形式:

水调歌头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形式:

行香子 · 丹阳寄述古

宋代-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