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子亭记

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水道之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楹,中颇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余平生之乐事也。

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廓,极目于云烟杳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于是刻石亭中,其词曰:

天地运化,与世而迁。生气日漓,曷如古先。

浑敦梼杌,天以为贤。矬陋乱躄,天以为妍。

跖年必永,回寿必悭。噫嘻吾儿,敢觊其全!

今世有之,玩固宜焉。开昔郗超,殁于贼间。

遗书在笥,其父舍旃。胡为吾儿,愈思愈妍?

爰有贫士,居海之边。重趼来哭,涕泪潺湲。

王公大人,死则无传。吾儿孱弱,何以致然?

人自胞胎,至于百年。何时不死,死者万千。

如彼死者,亦奚足言!有如吾儿,真为可怜。

我庭我庐。我简我编。髧彼两髦,翠眉朱颜。

宛其绿衣,在我之前。朝朝暮暮,岁岁年年。

似耶非耶?悠悠苍天!腊月之初,儿坐合子。

我倚栏杆,池水弥弥。日出山亭,万鸦来止。

竹树交满,枝垂叶披。如是三日,予以为祉。

岂知斯祥,兆儿之死?儿果为神,信不死矣。

是时亭前,有两山茶。影在石池,绿叶朱花。

儿行山径,循水之涯。从容笑言,手撷双葩。

花容照映,烂然云霞。山花尚开,儿已辞家。

一朝化去,果不死耶?

汉有太子,死后八日,周行万里,苏而自述。

倚尼渠余,白壁可质。大风疾雷,俞老战栗。

奔走来告,人棺已失。儿今起矣,宛其在室。

吾朝以望,及日之昳。吾夕以望,及日之出。

西望五湖之清泌,东望大海之荡潏。

寥寥长天,阴云四密。俞老不来,悲风萧瑟。

宇宙之变,日新日茁。岂曰无之,吾匪怪谲。

父子重欢,兹生已毕。于乎天乎,鉴此诚壹!

形式:

翻译

太湖之水,曲折地向东流,就是吴淞江,流经二百六十里注入东海。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我开始带儿子孝儿来江边住,就住在这二百六十里的水道边上。江流到这里就快要乾枯了,原野清寂空旷,没有辋川那样的景物,也没有阳羡那样的山水。我自己有数十间屋子,相当宽大深邃,山池也景色怡人,足可以隐居终身。我天性懒得外出,白天大门也紧闭,院子里长满了绿草,我最喜欢看孝儿与弟弟们游戏,穿走于长廊之间。孝儿来这里的时候才九岁,现在已经十六岁了。弟弟们小的有三岁、六岁、就岁。这是我生平中的欢乐之事。

十二月初八那天,我带家眷向西去外家吊丧。我每年不过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住在城里,孝儿很少跟我去,可是这次却一去不能回来了。每次想到初八那天,孝儿跟着我出门,没想到就再也回不来了,我就悲痛到极点了,认为太离奇了,不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孝儿住在这里,经过七个寒暑,在山池、草木,台阶、门户、枕席之间,没有一处看不到孝儿的踪迹!我把孝儿葬在县城的东南门。守墓人俞老,在傍晚时,看到孝儿穿着绿衣,在祭堂里。我儿真的没有死吗?因此我建造了这个思子亭。我在亭子里徘徊四望,长天那么宽广,极目远望那深远的云烟霭气,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我儿轻快地从天上回来。于是刻石亭中,其词日:

天地运行变化,随世代而变迁。

生命的活气日渐薄弱,哪儿如古代的先人?

像不才的驩兜和鲧,上天却认为贤明。

像那些短矮、丑陋、曲手、跛脚的,上天却认为是美丽的。

像跖那样的大盗寿长,而如颜回那般的贤者却命短。

唉!对于我儿,我哪儿敢奢望能得到全福!

既然世上有很多贤者短命,孝儿的死也是当然的。

听说从前有个郗超,病殁在贼臣桓温那里。

死的时候把为桓温谋反的密件遗留在箱子里,他父亲看了,痛恨他叛国,就不再为他的死而悲伤了。

为什么我儿在我心里却越想越好呢?

于是我这个住在海边的穷读书人,走了很远的路,来这里痛哭,涕泪不断地流下来。

许多王公大人,死后都没有传记。

我儿衰弱,为什么偏要为文记载呢?

人自出娘胎,最多能活到百岁。

哪个时候没有人死呢?死者成千上万。

像那种到衰老才死,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像我儿这样年幼死去,才真是可惜。

在我的庭舍中,在我的书籍里,

彷佛有个髮垂至眉、翠眉毛红脸颊的小孩,穿着绿衣,在我面前,每天每夜,日日年年。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苍天啊!多么令人忧伤啊!

十二月初旬时,我儿坐在阁子里,我倚着栏杆。

池水满满,太阳从山亭那边升起。

成群的乌鸦来这里栖止,竹子上、树上都布满了,枝叶被压得下垂。

这样一连三天,我以为是祥瑞。哪知道这是预兆,预兆我儿将死。

如果我儿成神,那就真的不死了!那时亭前,有两棵山茶花。

树影倒映在池子里,水里也有绿叶红花。孝儿有时在山路上走走,有时顺着水边漫步,从容地谈笑着,手里采了两朵花。

花照着脸,脸映着花,灿烂得像云霞。

现在山茶花还开着,孝儿已经离开了家。

某一天他羽化登仙,真的没有死吗?汉国有个太子刘约,死后八天,周行了一万里,又活过来述说经过。

他路过倚尼渠余国,他们给他一方白玉,转赠汉皇帝作为凭信。

在大风大雷里,我彷佛看见俞老发抖。

他跑来告诉我说:“人和棺材都不见了!”孝儿现在复活了,好像在屋子里。

我从早上一直望到太阳偏西。我从晚上一直守望到朝阳升起。

西望太湖的清澈流动,东望大海的波涛汹涌。

天空空旷长远,阴云布满。

可是俞老没有来,只有狂风悲鸣。

宇宙变化无穷,天天更新,日日生长。

哪里能说没有这种事呢,不是我怪诞不稽。

我们父子要想重欢,今生已经不可能了。

哎呀!苍天啊!请您明鉴我这颗虔诚的心吧!

收录诗词(137)

归有光(明)

归有光简介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相关古诗词

项脊轩志

明朝-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形式:

归程小记

明朝-归有光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循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昨自瓜洲渡江,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意。过浒墅,风雨萧飒如高秋,西山屏列,远近掩映,凭栏眺望,亦是奇游,山不必陟乃佳也。

形式:

寒花葬志

明朝-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形式:

吴山图记

明朝-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形式:

《尚书别解》序

明朝-归有光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形式:

甫里天随寺

明朝-归有光

偶过白莲院,为寻绿鸭池。

僧开虫罥户,人到鸟惊枝。

斜日半庭雨,清风数卷诗。

空门住遗像,千载尔为思。

形式:

寓漕湖钱氏钱本吴越王裔聚族于此地名钱港

明朝-归有光

钱港湖乡杳,名家古木裁。

微茫诸水汇,飘泊一船来。

问遗交情厚,流连笑口开。

因看吴越谱,世事使人哀。

形式:

驰驿

明朝-归有光

密殿朱衣客,圆牌金字符。

恩光留日月,歌吹渺江湖。

百馆牙盘馈,千夫锦缆呼。

何如乘一叶,来往似飞凫。

形式:

恨诗二首

明朝-归有光

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

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

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

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

形式:

恨诗二首

明朝-归有光

误落青乌计,真成黄鸟哀。

隋珠弹燕雀,宝剑失风雷。

文武今宵尽,乾坤此日颓。

吾方从汝去,安事制麻衰。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