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慵觑。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形式: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表达词人决心远离名利场而隐居的思想感情的词。

当时作者因受专横恣肆的丁大全的排挤而被罢官,于是乘一叶扁舟,准备归返故里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在归途中,作者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喜迁莺》,回顾了他往日的宦海生涯。

上片起句「凉生遥渚」至「降叶满秋来路」六句,是写眼前景。「遥渚」、「绿芰」、「渔村」、「蟹舍」,皆是舟行所见景;「凉」、「霜」、「黄花」、「绛叶」皆是具有季节特徵的感受与景物。十一月,在北国,已是冬景萧萧,但在江南,却是黄花绛叶,宛若深秋。说「来路」,正是说「归路」。作者于宝祐四年的上半年被召为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样的教官),而在十一月罢官归里,「来路」尚记忆犹新,应诏而来时,一路青翠,至此则红叶满路了。「来路」一句貌似平淡,其中却寄寓著诸多深沉的感慨。从春到秋,这短短的时间,作者却已体验到宦海浮沉、人生无常的悲痛和无奈,「双鬓」正是这种经历和心境的反映。

据《宋史》本传记载,丁大全是用了先打后拉的手段,逼迫冯去非就范。「远梦偏欺孤旅」,实指可能就是这件事。去非对丁大全的这种行径,又愤怒又好笑,同时对官场又多了一层深刻认识,更坚定了远离官场,隐居而终的决心。所以词中接下去写道:「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微笑」,既是对丁大全之流嗤之以鼻,也是作者在诀别官场之后心境安详的表露。「书空无语」,是用东晋殷浩的典故。《世说新语·黜免》载,殷浩被废,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书空,用手指在虚空中写字。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作者位虽不及殷浩,但怀抱相似,遭遇相同。作者对这种不公平的遭遇,无话可说,只有书空无语而已。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经历过宦海浮沉,见识过卑鄙小人后日趋旷达的归隐者形象。因此,幽愤之情,溢于言表。

下片换头由映入「清镜」里满面征尘的自我形象,转入对仕途往事的回忆。「慷觑」,懒得看,实际上是不忍看。「十载」句,指词人前后算来,他的仕途「征尘」生活,也不过十年左右。「长把朱颜污」,沉痛之中,杂有愤恨,对当时官场的批判,深刻犀利。《世说新语·轻底》云:「庾公(亮,字元规)权重,足倾王公(导)。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尘污」一词,主要用它政治上的寓意,矛头直指权奸丁大全之流。经历过十年的仕途坎坷生活后,词人从形象到心境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往日的朱颜已成「尘满面,鬓如霜」,所以不忍看。容颜已然苍老,心境也不例外,对长招朱颜污」的官场和小人,词人有了无奈而深刻的体认。

「借箸」、「挥毫」两句,是具体回忆自己仕途生活中可兹纪念的内容。「借箸」即出谋画策,出于《史记·留侯世家》。

「青油」指军中帐幕。这里的「紫塞」,是泛指北方边塞,冯去非「尝干办淮东转运司,治仪征」(《宋史》本传),仪征地处南宋的北边境,比作「紫塞」,亦无不可。从「借箸」、「挥毫」两句看,冯去非智谋超常,所以能在公卿间出谋运策,在边塞之上倚马挥毫。可是却被罢官,「借箸」,已成陈迹,作者用「旧事不堪重举」一笔结束过去,同样寓有不堪回首的沉痛。「间阔」以下,转写隐逸志趣。人生中原本不止一种美丽,一种价值。实现仕途抱负固然值得羡慕,但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何不纵情山水?山林之趣也值得向往啊!「间阔」、「冷落」等句,承「十载征尘」而来,对久违的「故山猿鹤」、「同盟鸥鹭」有抱歉之意,同时又开启结句的「倦游」一层,脉络井然。结句则形象而明快地写出了归隐的行动。「樯云舵月,浩歌归去」,萧洒而决绝。

应该说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是比较成功的。《蕙风词话·卷二》曾全首引录。并说「此词多矜炼之句,尤合疏密相间之法,可为初学楷模」。矜炼之句确实不少,如「擎霜」、「招雨」,一「擎」一「招」,把「绿芰」、「黄花」、傲霜斗雨的精神状态写活了;「樯云舵月」句的「樯」、「舵」,皆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云为樯,以月为舵,形象丰富,造语空灵而秀美,给人以高逸骚雅、飘飘欲仙之感,与写归隐的内容极相贴合。另外,作者恰当地穿插使用了散体句,对句密丽,散体清疏,对句与散体参差成文,这就是况蕙风所说的「尤合疏密相同之法」。

收录诗词(15)

冯去非(宋)

冯去非简介

宋南康都昌人,字可迁,号深居。冯椅子。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尝干办淮东转运司。宝祐四年,召为宗学谕。时左谏议大夫丁大全专恣用事,三学诸生伏阙上书,均被贬逐。诏立石三学以为禁戒,去非独不肯书名碑下。未几,以言罢归。卒年八十余。有《易象通义》、《洪范补传》。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

宋代-冯去非

许大乾坤里,那无一凤鸣。

台攲红日晚,梧拂翠云生。

琐琐六朝梦,悠悠千古情。

寒潮如有恨,时打石头城。

形式:

江上

宋代-冯去非

清秋不可奈,先自懒登楼。

一雁叫寒水,数峰生远愁。

乾坤消剑气,江海笑诗流。

不解人间事,眠鸥尽自由。

形式:

张季海园梅

宋代-冯去非

到眼春流急,当桥梅影斜。

怕闻连夜雨,为爱隔年花。

寺古名多误,邻新酒少赊。

如何双屐齿,太半白鸥沙。

形式:

寓居

宋代-冯去非

身世漂流付等闲,向来感慨鬓毛斑。

唤船载梦西兴渡,借屋盛书北固山。

开到黄花风渐锐,照残清野月频弯。

江流送我东来了,何日潮头送我还。

形式:

题道士郑渭滨诗卷

宋代-冯去非

江湖曾是饮清波,笔染霜华秋最多。

梦里诵君新句子,觉来无奈月明何。

形式:

祁门道中

宋代-冯去非

麦颖垂垂稻已秧,好风晴日燕飞忙。

无人得似游丝懒,相逐秋千过粉墙。

形式:

所思

宋代-冯去非

雁自飞飞水自流,西风不寄小银钩。

斜阳何处横孤簟,十二阑干一样愁。

形式:

山家

宋代-冯去非

别崦人家笑语微,好风浑在绿杨枝。

清明定是花开远,太半蜜蜂经宿归。

形式:

偶成

宋代-冯去非

春风吹送笑谈香,玉漏银灯破夜凉。

归去东华听宫漏,杏花落尽六更长。

形式:

喜客泉次韵

宋代-冯去非

白云在空山,丹光照崖水。

仙人迹如扫,客至泉辄喜。

世路多不平,个中太清生。

政以静自怡,亦与凡将迎。

风波处处息,坎离人人有。

要使到此踪,尽作蓬瀛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