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形式:

诗词简介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是南宋著名词人辛稼轩的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仿照《楚辞·招魂》,用「些」字做韵脚,来题写他的新居——瓢泉,读来十分新颖,别有一番悠远飘忽的音调之美。该词上阕是劝说瓢泉不要流出山外到大海去。词人对尘世的污浊、险恶、横暴,作了一番厌恶的描述,告诫泉水不要与之同流合污,助纣为虐。下阕是诱导瓢泉留在山中,与自己做伴。全词借泉抒怀,寓情于泉,结构紧凑,表达了作者清高自守,绝不与恶浊社会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出自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各家格式出入颇多,兹以历来传诵苏、辛两家之作为准。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四卷本乙集作「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谐,客为之釂」。

些(suò)语:楚国民间流行之招䰟词之句式或体裁,《楚辞·招䰟》沿用之,句尾皆有「些」字,为楚巫禁咒句末所用特殊语助词。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證》:「《楚词·招魂》尾句皆曰『些』苏个反,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lǎo)人,凡禁咒(zhòu)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即梵语『萨最同「最」诃』也。萨音桑葛反,最无可反,诃从去声。三字合言之,即『些』字也。」

瓢泉:《铅(yán)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渟(tíng)谓水清而静。可鉴。」按:据《铅(yán)山志》,期思渡亦在县东二十五里,则瓢泉者当即稼轩访泉于期思村所得之周氏泉也。宋·韩淲《瓢泉》诗:「凿石为瓢意若何,泉声流出又风波。我来石上弄泉水,祇道稀颜情味多。」

「听兮清佩琼瑶些」句: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明兮镜秋毫些」句:《孟子·梁惠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流昏涨腻:唐·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粉也」。宋·苏轼《浣溪沙·端午》词:「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句:《楚辞·招䰟》:「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yí)觺(yí)些。敦脢血拇,逐人沛(pèi)駓(pī)駓(pī)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东汉·王逸注:「觺觺,犹狺(yín)狺(yín),角利貌也;……駓駓,走貌也;……此皆甘人,言此物食人以为甘美。」

猱(náo):长臂猿。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句:此谓瓢泉勿流入江海,助狂涛以颠覆舟楫。《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块予:《汉书·卷六十七·杨王孙传》:「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四卷本乙集、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愧余」。块,麻木呆滞的样子。

槽、盎(àng):酿酒的器皿。

松醪:《酒史》谓苏轼守定州时,于曲阳得膏酿酒,作《中山松醪赋》。按:此数句是指以水酿酒。

团龙、片凤:均茶名,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宋·蔡绦(tāo)《铁围山丛谈·卷六》:「建溪龙茶,始江南李氏,号『北苑龙焙』者,在一山之中间,其周遭则诸叶地也。居是山,号『正焙』,一出是山之外,则曰『外焙』。『正焙』、『外焙』,色香必迥殊,此亦山秀地灵所钟之,有异色已。『龙焙』又号『官焙』,始但有龙凤、大团二品而已。仁庙朝,伯父君谟名知茶,因进小龙团,为时珍贵,因有大团、小团之别。小龙团见于欧阳文忠公《归田录》,至神祖时即『龙焙』,又时『密云龙』。『密云龙』者,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也。及哲宗朝,益复进『瑞云翔龙』者,御府岁止得十二饼焉。其后,祐陵(徽宗)雅好尚,故大观初『龙焙』于岁贡色目外,乃进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政和间且增以长寿玉圭。玉圭凡廑盈寸,大抵北苑绝品曾不过是,岁但可十百饼。然后益新,品益出,而旧格递降于凡劣尔。又茶茁其芽,贵在于社前则已进御。自是迤逦宣和间,皆占冬至而尝新茗,是率人力为之,反不近自然矣。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宋·张舜民《画墁录》:「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为凤团,后又为龙团,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供。虽近臣之家徒闻之而未尝见也。天圣(宋仁宗年号)中又为小团,其品迥加于大团,赐两府,然止于一觔(jīn)。」

芳芬: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芬芳」。

乐箪瓢:《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盛饭之圆竹筒。

评注

明·杨慎《词品·卷二》:蒋捷有效稼轩体招落梅魂《水龙吟》一首云(略)。其词幽秀古艳,迥出纤冶裱华之外,可爱也。稼轩之词曰《醉翁操》,并录于此(略)。小词中《离骚》,仅见此二首也。(按语:蒋捷词乃效稼轩《水龙吟》押些字,并非效稼轩之《醉翁操》。杨慎《词品》引证有误。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当与《醉翁操》同诵。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卷四》:《招魂篇》丰蔚幽秀,先驱枚马而走班、扬,景差祖之作《大招》,寒俭迫促,大不相及,见遗于萧统。《飘泉》、《落梅》(按:指蒋捷《水龙吟》「招落梅魂,效稼轩体」)二词,辛犹之屈,蒋犹之宋耶。蝉蜕于浊秽之中,以庶几乎沧浪孺子,江潭渔父。幼安非挽近人。

清·楼俨《洗砚斋集·书辛稼轩〈水龙吟〉词后》:辛稼轩《水龙吟》「听兮清佩」词,自注:「用些语再韵。声语甚谐。」此仿《招魂》体也。些者,歌声,亦助语辞,如之乎者也类。句中当更押韵,词内「毫」、「瑶」、「蒿」、「猱」、「涛」、「高」、「聊」、「醪」、「膏」、「瓢」等字是也。古人骚赋铭赞,由来为此。后蒋捷祖述此调,招梅花魂,句中押七阳韵,最为得体。即竹山集中,又有《瑞鹤仙》词,每韵皆用「也」字,而句中亦各押韵,盖用支、微、齐、灰、平上去三声,词内「穗」、「低」、「垂」、「时」、「追」、「处」、「归」、「嘻」、「酡」、「睡」、「衣」、「序」、「醉」等韵是也。人猝读之,或不觉耳。而《惜香乐府》、《秋崖小稿》(俱《瑞鹤仙》调),亦有之,但用「也」字而不押韵,此则流人「福唐体」矣,俗所谓「独木桥体」,而非《招魂体》也,犹记黄涪翁「福唐体」《阮郎归》词,用四「山」字与「鞍」、「难」、「欢」、「残」四韵押,亦非全用「山」字也。惟竹山有《声声慢》词,全押「声」字,因腔为《声声慢》,故作此狡狯耳。且秋声、风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声声俱有着落,与泛用「也」字者不同。或云秋雁自序仿时文体,当是学《醉翁亭记》。然倚声自为韵语,固不可与古之散行文体一律论也。

收录诗词(791)

辛弃疾(宋)

辛弃疾简介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形式: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形式:

青玉案 · 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式:

祝英台近 · 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形式: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宋代-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形式:

贺新郎

宋代-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形式: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形式: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形式: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宋代-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形式:

浪淘沙 · 山寺夜半闻钟

宋代-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