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颂臣师生圹

几人旷达似先生,择地为坟手自营。

料得山灵应窃喜,他时饱听苦吟声。

形式:
收录诗词(27)

傅锡祺(清)

傅锡祺简介

傅锡祺,字复澄,号鹤亭、大樗,台中潭子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拟赴福建应举,因甲午战役而作罢。日治初期以担任塾师维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湾日日新报》通信记者。明治卅四年(1901)应聘为台中《台湾新闻》记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大正六年(1917)接替因病去世的赖绍尧担任社长一职,至战后1946年去世为止,担任社长时间近三十年之久,其人其诗完整见證栎社之兴衰,是该社灵魂人物之一。傅氏对保存栎社文献贡献甚大,先后撰有《栎社沿革志略》、《增补栎社沿革志略》分别于栎社创立三十、四十周年时出版,为今人研究栎社的重要参考资料。傅氏对推展栎社活动、在异族统治下保存汉文化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为处世哲学,曾应日本之邀担任潭子区长、庄长,合计十一年四个月,绝不涉足反抗色彩的政治运动,与林献堂、林幼春等栎社主干差异甚大。傅氏代表作《鹤亭诗集》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年,长达40年,总数超过一千首。其中有大量的诗社击钵吟诗、课题诗,多属咏史、咏物题材;其次是诗友酬唱与个人抒情言志、社会风貌的描写等,该书广泛保存日治时期台湾政治、社会风貌,以及传统文学界之生态和变迁,价值颇高。论诗风,傅诗文字质朴淡雅,不以辞藻取胜,亦乏流丽灵动之姿,与其个性若合符节。就内容言,其诗反映传统文人面对异族统治的复杂感受与因应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遥的表相之下,充满矛盾痛苦与摆荡不安,是当时传统文人在「坚决抗日」与「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种典型。至于为数甚少的战后作品中,则反映出对国民政府从热切欢迎到深沈失望的转变。〖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鹤亭诗集》目前通行版本收录于龙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兹以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诗报》、《风月报》、《南方》等,加以增补校勘。(廖振富撰)注文: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

相关古诗词

题亡友吕厚庵遗照

清代-傅锡祺

生死经年别,临风忆吕安。

有诗多变徵,遗恨负承欢。

淡极人如菊,交深臭似兰。

披图见颜色,疑是梦中看。

形式:

送郑二汝南偕林五阶堂留学东都

清代-傅锡祺

壮岁起担簦,长风浪几层。

径抛三寸管,奋作九霄鹏。

绝岛寻徐福,仙舟伴李膺。

早将新智识,归饷旧亲朋。

形式:

题墓为故林君纪堂作

清代-傅锡祺

气象晖阴足万千,佳城郁郁若干年。

不争名利宜清境,有幸湖山葬硕贤。

令伯祖孙依地下,逋仙生死喜梅边。

古心古貌分明在,员石题诗为肃然。

形式:

题灌园同社景薰楼

清代-傅锡祺

朝笼薄雾晚晴霞,胜概还多蔑以加。

楼阁近临宫保第,山川长护孝廉家。

门因有道称通德,人是能诗算浣花。

虽设常关知未许,问奇无日不停车。

形式:

同社诸友以栎社创立满二十年合赠银瓶并附诗词赋此志谢

清代-傅锡祺

少微寂寞几经年,皋羽无憀倡月泉。

江左虎龙都入彀,淮南鸡犬亦成仙。

金兰气谊高千古,珠玉琳琅落九天。

守口诏余牢记取,家珍长付子孙传。

形式:

人生

清代-傅锡祺

人生底事不逍遥,进退劳劳暮复朝。

任挂羊头还卖犬,亲知狗尾未宜貂。

怒来欲现金刚目,折损私怜靖节腰。

绿水青山无限好,何如回首伍渔樵。

形式:

九日东山别墅同诸友作

清代-傅锡祺

裙屐联翩步当车,登高来访白云居。

主人好客家藏酒,孝子思亲墓有庐。

秋色渐催枫树老,西风轻拂鬓丝疏。

年年我愿修前例,山水庭园画不如。

形式:

青岛书感

清代-傅锡祺

自昔泱泱表海东,江山还属主人公。

争赢总要乘时起,用霸终当转眼空。

觉醒同袍劳笔舌,低徊旧垒吊英雄。

巍巍纪念丰碑在,名实兼收入掌中。

形式:

台北赠蔡君伯毅

清代-傅锡祺

握手不辞肝胆披,自言侬是最相知。

棱棱侠骨能忘势,勃勃雄心正待时。

季子一锥终获报,渊明五斗恐难羁。

平生未解为谀语,只愿前途遂所期。

形式:

林君献堂率

清代-傅锡祺

云程万里凤将雏,日近长安遂壮图。

二酉新书今福地,三山好景古蓬壶。

只因问字关心切,岂比求仙作计迂。

有志转怜吾未逮,景升豚犬不能俱。

形式: